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征途是民国 > 第116章 民主的外包装

第116章 民主的外包装

眈眈地眸子盯着他,旁边儿小妹也悄悄竖起了耳朵听着,宋子文只好含糊的说道:“至少现在看来还不错,目前存款额度已经达到了五十万。”

    宋爱琳听闻也不免大吃一惊,宋美琳听在耳里,喜上眉梢,两姐妹悄悄对视一眼,脸上都是一团喜气。

    宋爱琳试探道:“看来工商银行打理好了,将是我们革命的一大助力。”

    宋子文无所谓的笑道:“或许吧。”

    五十万的存款的确是惊人,但是在这惊人的背后,宋子文却没有一丝惊奇。

    “三日不见,子文兄一件事财神爷了啊。”

    陈果夫带着一个高高瘦瘦的光头走过来。

    宋子文一看陈果夫带来的是陈其美的小弟蒋伟,装作愕然道:“哦,阿伟,什么时候回来的?”

    蒋伟在民国四年淞沪司令长官陈其美身边谋运动肇和舰,袭取应瑞舰都没成功,其后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做马浪荡(笔者按:无所事事的意思)。听说他最近去广州讨官去了。

    宋子文对这人印象并不怎么好。

    蒋伟笑道:“刚刚回上海,就听说你做了工商银行的总经理,今天举行开业庆典,我这不就急急忙忙跑来恭贺吗?”

    “阿伟客气了。”宋子文装出受宠若惊的神色,道:“听说你到了广州,中山先生立即委派你赶到汕头,担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的作战科主任,并授上校军衔。现在北洋内乱放起,北伐正是紧要关头,阿伟你不在战场上,你来上海干什么?”

    蒋伟正在上海过着颓后失意无所适从的生活。当他突然听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举起护法运动的大旗,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并在积极准备兴师北伐时,他的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他有心奔赴广州去找孙中山,但转念一想,就这么两手空空地去见大元帅,未必能谋个什么好差事。那么拿什么来做晋见孙中山大元帅的见面礼呢?蒋伟苦思苦想,自家手上没有一兵一卒,也干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倒不如闭门造车,先给他来个“纸上谈兵”,且看孙中山有何反应。

    蒋伟写了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他认为:“北方政府所辖之军队,约在三十万众,然实际上可为其动员者,即以冯、段二派势力合计,则其数亦不过六万。……我军乃在十师以上,其总员几倍于敌军各师之兵数,或者不足,虽折减至二成,则亦多于敌军三分之一也。至于实力之比较,惟战用器材不及敌军外,其余如给养力、人马之战斗力,不甚上下也。而敌军南来,其地势不宜,气候不惯,则南军较胜一筹也”。

    鉴于这种分析,蒋伟又提出:“吾军以长江沿岸为主作战地,先克武昌,次定南京,击破敌军长江一带之势力,再图直捣北京,以为作战方针”,并认为作战计划应分为二期:第一期“中央军由两粤进击长沙,肃清湖南全境,待左翼军解决四川、东下湖北时,与之合攻武昌。左翼军解决四川后,当派一支队扼守川北,牵制秦、晋之敌军,使第二期作战北伐时,即可道出秦、晋,与本军互相策应,而其主力乘势东下与中央军合攻武昌。

    右翼军与海军共同协作,合攻闽、浙,连下湘沪,待中央军与左翼军克复武昌,然后与之合师南京,肃清长江下游之敌军。海军与右翼军占领湘沪时,即以吴油为根据地,封锁长江门户,扫除长江下游之敌舰,声援上游陆军之作战,待各军会师南京时,与之合力攻城,同时搜捕长江舰队,使第二期作战时海上全权归于我有,不使其复为东北海岸之患也”。第二期“作战运动开始,乃在明年之三月间也。各军进发之道,以中央军由津浦路北进;左翼军由京汉路北进;右翼军由海道前进,在辽西登陆。三军分道并进,而左翼军之一支队则由川北而出晋、秦,以袭敌军之左,为本军之声援。各军会师燕京,为总攻击最后之准备也。”

    之后蒋伟又写了一份《滇粤两军对于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认为:“我军主作战地,当定于东南沿海一带之地区,而于湘省暂取守势。先以海军为主力,向东海沿海一带之闽。浙两省,扫除北军之势力,击攘湘沪之敌军。以吴松为海军根据地,封锁长江之门户。东南之势力不难完全造成矣。若西南战局能有转机,则与之互相策应,出人于长江沿岸一带,肃清长江上下游之敌军,则第二期作战北伐之基本定矣。”

    孙中山在阅读了蒋伟先后奉上的两份“大跃进”式的军事计划书之后,实在是对极了孙中山的浮夸性格,他对蒋伟在计划书中暴露出来的“赵括”式纸上谈兵的军事才能深表嘉许。军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身边缺少忠于他的军事人才,而蒋伟毕竟是较早加入同盟会的革命党,又是在日本军校专门学过军事的。所以,孙中山决定召蒋伟到广州,在自己身边协助军事方面的工作。

    孙中山立刻从广州拍电报,命他启程赴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