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征途是民国 > 第245章 秀才进京

第245章 秀才进京

六点,江帮主是被马素贞叫醒的。陈一枝来访。

    “先生怎么来了?”江帮主见面就问道。

    “你先看看这个。”

    陈一枝拿出几份公文。江帮主展开一看:

    一份是由蔡元培致函教育部请派文科学长,并附履历一份:“陈一枝,安徽怀宁县人,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一份是蔡元培向陈一枝发出由北京政fu教育总长范源濂签署的“教育部令第三号”:“兹派陈一枝为北京长。此令。”?还有一份是蔡元培校长签署的布告,张贴在北京大学的影印本:“本校文科学长夏锡琪已辞职,兹奉令派陈一枝为北京长。”

    这个消息一传出,北大就发生一场剧烈的震动。青年学生热烈欢呼,遗老遗少不以为然。?蔡元培急急忙忙办理陈一枝的任职手续,一方面是北京大学文科的工作急需学长,另一方面也是有点心虚,怕教育部不同意任命陈一枝为文科学长。因为公函中所附的陈一枝“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履历,均不尽确实,也可以说,是蔡元培为应付教育部的官僚而为陈一枝编造的。?实际上,陈一枝虽到过日本四五次,但没有入过“日本东京大学”,陈一枝只进入过日本的东京高等师范党校和早稻田大学。陈一枝和安徽公学、安徽高等学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并没有在安徽公学任过职,在安徽高等学校也只任过教务主任,并没有担任过校长。?蔡元培为什么要这么写?当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北大以它守旧的传统而出名。教授和学生们多声名狼藉,他们时常放纵于赌博或。蔡元培抱着整顿北大的决心出任校长,而且立意从文科整顿做起,延聘教员从聘请文科学长开始。文科学长必须是积学与热心的教员,还必须具有革新的思想,勇于“整顿”的革命精神。陈一枝当时是一员闯将,是影响最大,也最能打开局面的人。?江帮主一份份看完,然后长出了一口气,历史难道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了吗?

    “这是怎么回事?”江帮主忍不住问道。

    “说起来有点长。”陈一枝笑道:“在上个月,我和东亚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等人离沪北上,到了北京,我们住在前门外的中西旅馆。一天,我们去琉璃厂,忽然遇到了沈尹默,故友重逢,非常高兴。”

    江帮主问陈独秀:“你们去北京干什么?还去了琉璃厂?”

    “我和东亚图书馆汪原放合编一部辞典,想到北京琉璃厂找一些古集资料的。”陈一枝说:“恰巧碰到了沈尹默,沈尹默问了我住的旅馆地址后,要我暂时不要回上海,过天来拜访。谁知道这沈尹默回到北大,就告诉准备接任校长的蔡元培,并把我的住址告诉了他。那天正是蔡元培接到北洋政fu正式任命的一天,他得知这一消息,当天就来拜访我。”

    原来蔡元培到北京后,先去拜访医专校长汤尔和,问北大的情形。汤尔和对蔡元培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去问沈尹默,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陈君现改名一枝,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接着取出《新青年》十多本给蔡元培看。蔡元培对于陈独秀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

    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北李即李大钊,南陈即陈独秀。

    就在蔡元培获得北京大学校长正式任命的当天上午,蔡元培就去中西旅馆看望了陈一枝。陈一枝却没有答应下来。

    蔡元培简直如同那位“三顾茅庐”的刘备一般,一回回光临中西旅馆,陈一枝也是盛情难却。

    江帮主听完陈一枝的讲述,又问道:“先生下定决心北上,就职北京长?”

    “不,不,文科学长一职,只是此时无人,我暂充之。”陈一枝谦让道。“我向蔡兄推荐一人。此人眼下在美国。倘若他返回中国,即请他担任文科学长。此人之才,胜我十倍。”

    “先生所荐何人?”江帮主赶紧追问。

    “胡适先生!”陈一枝说。

    “久闻适之先生大名。倘若先生代为引荐,适之先生归国之后能到北大任教,则北大既得龙又得凤了!”江帮主说到这里,口风忽然一转:“先生一走,《新青年》怎么办?我们共同创建的国家社会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