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光荣使命1937 > 第二百一十六章:徐州变局

第二百一十六章:徐州变局

砀山(今均属安徽)进攻;第3师团则是由蚌埠进入大营集地区,向宿县(今宿州)进攻。

    在北面,第16师团由山东济宁渡运河,连陷郓城、单县、金乡、鱼台后,向江苏丰县、砀山推进;同时,第10师团将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交由新登录的第114师团接替后,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沛县(属江苏)进攻。

    日军深以台儿庄战役为耻,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击垮徐州方向的中国军队,一雪前耻。为了打赢这一仗,日军将华中方面军所有能动用的资源全都动用了起来,在徐州方向集结的日军总数多达8个野战师团另3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2个支队计23万人,另外还有300多架战机、350辆战车以及80多艘军舰炮艇。

    得知徐州前线事态越来越严重之后,陈锋立即给武汉的最高当局发了一封紧急电报,建议最高当局立即放弃徐州,把部队撤到河南。盖因现在的徐州已经没有守下去的价值了,当然更没有守下去的能力了。虽然说徐州前线现在还有五十多万大军,是日军总兵力的两倍还要多。

    但是第五战区的部队原本就没有多少精锐,全都是国民政府杂牌军,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各部队损失都极其惨重。最有战斗力的张自忠第59军在战斗之初虽然大量毙伤日军,但自身“伤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在第五十九军发往第五战区的战报上明确写有:“至17日晨,我军统计伤亡人数,第三十八师自投入临沂战役以来,伤亡近四千人,第一八0师也伤亡了二千余人”。到再次增援临沂的第59军在城西北一带集结时,全军可战之兵仅有13万人,而该军一战临沂前却有战斗兵员21万人,减员8000。

    第2次临沂战役后,第59军于麟章部减员万余人,不得已张自忠遂决定将该师合并编成一个旅,约千人,归军直接指挥。而59军的另一个师180师也损失惨重,主力第39旅只剩下200多人,其余3000余人皆伤亡。第59军在两次临沂战役中伤亡数约在13万-14万之间,加上在淮河阻击战中伤亡的2000人,整个台儿庄战役,第59军伤亡约在15万人以上。

    作为第五战区另一支主力,庞炳勋第3军团也损失惨重,庞炳勋致军委会的密电称“总计战斗兵,现不满千人”。

    另外孙震的第22集团军同样损失惨重,单单一场藤县保卫战就让第22集团军第四十一军守城部队的第一二二师损失了五千余人,自师长王铭章以下全军覆没,全师只逃出十几人。在滕县以北界河、龙山一带作战的第四十五军,自一二七师师长陈离以下伤亡亦达四五千人。

    除了这些战斗力较强的杂牌军以外,老蒋嫡系之汤恩伯、封裔忠的第二十军团及临时配属部队同样伤亡不小,在最初三天的作战中,仅第85军2个师即阵亡营长三员,伤二员,伤团长一员,伤亡连排长廿余员,士兵二千余人。在台儿庄战役结束之时,汤恩伯第20军团及临时辖属各部总伤亡在万人左右。

    孙连仲第2集团军的廿七师在台儿庄战役开始之前就仅余战斗员二千名,31师一千四百余名,另,台儿庄守军6日伤亡亦“在二百名以上”。至日军从台儿庄退却时,第30师师长张金照称所部全部兵力只剩下四千多人。台儿庄战役结束后,第2集团军所辖第27、30、31三个师所余战斗员仅七八千名左右,加上独立第44旅,最多也就在万人左右。该集团军损失应在14万人以上。

    池淮阻击战中,刘士毅第31军、于学忠第51军合计伤亡近6000人,孙桐萱第3集团军之谷良民第56军参与的济宁战役,自进攻到退却,历时约半个月,伤亡约2000余人。可以说经此一役,第五战区所有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减员过半,剩下的部队虽然不少,但是却没有多少真正能和日本人面对面拼刺刀的。

    另外徐州本就无险可守,日军又集中了那么多的战车飞机,在平原商上用血肉之躯同敌人的钢铁武器硬抗实属不智,到时候被日本人困在徐州,这五六十万部队可就上天无门了。

    想一想此时的国民政府一旦一下子损失五六十万大军,那后果将会是什么,所以陈锋不得不建议老蒋立即撤兵。

    同时陈锋命令绥中的部队立即返回南线,各部队随时做好南下作战的准备,一旦老蒋一意孤行,陈锋也只好拼出大出血和日军周旋周旋,以减轻徐州方面的压力。(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