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新秩序 > 第八章 中官之死 二

第八章 中官之死 二

贼已在洛阳整修宫室,此事天下皆知,大家若是离开凤翔,必然要被挟持去洛阳,一去洛阳便恐遭祸害。燕王命臣前来,想要请大家移驾幽州……”

    天子皱着眉看向张居翰,又看了看韩全诲,忍不住嗤笑道:“移驾幽州?吾听了中尉的话,移驾凤翔,结果如何?就算朱贼不来,岐王就会善待吾了么?吾颠沛流离十多年,早就看透了,移驾何处不都是一样的么?再者,怎么移驾幽州?城里都是凤翔军,城外都是宣武军,你们说说,吾怎么移驾?”

    所谓“移驾幽州”,也不过是韩全诲、张居翰、张茂安三人想出来的说辞,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于是张茂安凑了上去,向韩全诲和张居翰道:“陛下确实无法成行,中尉和监军就莫再提了。不过小臣倒是有个主意,却不知是否可行,还请中尉和监军也帮着琢磨琢磨。”

    韩全诲立刻配合道:“快说!”

    张茂安道:“朱贼定是要劫持陛下去往洛阳的,这恐怕改变不了。陛下若是去了洛阳,自然九死一生——小臣言语无状。还请大家恕罪,因此咱们得想个主意,就算陛下去了洛阳,也能保住大唐社稷,不令朱贼奸谋得逞。”

    天子看着张茂安,不置可否。韩全诲和张居翰都催促他快说,于是张茂安续道:“干脆,趁汴军还没入城,咱们抓紧时间办好这两件事:一,请立太子并监国,大家一旦有难,便请太子身登大宝;二。请中尉和监军使护着太子悄悄潜离凤翔,前往幽州……如此,就算陛下被朱贼掳到洛阳,也无性命之忧了。到时候朱贼不得不依仗陛下,哪里还会加害陛下呢?”

    韩全诲和张居翰当然早就知道这个主意,张居翰还不太擅长演戏,脸上微微一红,不发一言;韩全诲则装作大喜过望。向天子叩首:“此计大妙,请大家速速决断!

    天子本来不抱任何希望,并且一直觉得眼前的三人是在做戏,但听了这个主意后,也不禁意动,暗自沉吟,细细思索其间的利弊。想来想去,都觉得无论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究竟存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居心,这条计策确实是保住自己性命的最好办法。

    过了片刻,天子缓缓点头。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大喜。

    但天子又犹豫道:“为何不去河东,晋王一向侍吾以忠,且河东军兵威强横,太子去往河东,好歹也有个依仗。”

    张居翰立刻道:“万万不可!晋王虽然忠心,但河东为宣武征伐的一线首要,去岁之时,曾被宣武军围困达半年之久。且河东与宣武连年大战,早已困乏不堪。不瞒大家,臣在晋王身边日久,深觉实事艰难。太子若是去了,便是自陷险地之举,实属不智啊。”

    天子想了想,觉得张居翰说得有道理,但仍然有些担心:“就是不知燕王是何等人物,对大唐是否忠心?”

    韩全诲神秘一笑,道:“大家不必多虑,不瞒大家,燕王实乃天家血脉!”

    天子大奇:“吾怎么不曾听说?”

    冯道和韩延徽请张居翰转交的奏折中,专门提及过李诚中的身世问题,并言之凿凿的证实,李诚中属襄王一脉,是李煴的嫡孙!这条理由也是幽州文武认为李诚中应当封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韩全诲催促张居翰将奏折呈上,天子随即展开阅览,他先是看了开头的几句,奇道:“李节度封王的诏书早就发了,怎么还来求告?”

    韩全诲便将崔胤擅压诏书的推测说了,于是天子点了点头,继续阅览。

    等看完之后,天子长舒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只不过,襄王当年僭称伪帝,被朝廷斩了,却不知燕王怎生想的?”

    天子说的是中和之变的故事。当时僖宗皇帝在位,被田令孜挟持到了汉中,汾宁节度使朱玫在长安拥立襄王李煴为帝,改元建贞,以图把持天下大权。事败后李煴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斩杀,只当了几个月的傀儡皇帝。公平来讲,这件事情中,襄王李煴并无篡逆之心,是实打实的受害者,僖宗皇帝也没有怪罪过他,王重荣将李煴的首级送到汉中行在的时候,僖宗皇帝还着实为他感伤了许久。

    现在天子谈到这件事情,并没有担心襄王后人是否会篡逆的想法,反而是担心李诚中会不会对襄王的死耿耿于怀。

    张居翰道:“襄王当年也是为形势所迫,情非得已,要怪就怪扰乱朝纲的朱玫,大家想必能够谅解。襄王被王重荣所杀,与天家无干,对此,燕王是很清楚的。总是天家血脉,怎么可能记恨在心呢?大家不必多虑。”

    这件事情揭出来,令天子忽然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振作的不仅仅是自家有了活命的机会,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想到,李唐皇室居然重新有了可以掌控的军力!这可是李氏数十年来莫不孜孜以求的愿望,却于不经意间实现了,哪怕这支军队的掌控者是襄王后裔,那也是皇室血脉!

    天子沉如死水般的内心又重新激荡起来,他的眼神逐渐明亮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