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丰臣遗梦 > 第八十五章 百年党争

第八十五章 百年党争

成员,也保持着相冲突的政见。

    许晔依靠出使明朝的机会获取了宗主国的大力支持,在朝廷里担任司法机构的最高官职大司宪;而朴淳也历任了左议政、右议政和领议政等朝廷最高官位。由于他们的加入,东人党和西人党的势力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进一步发展到了左右朝政的地步。

    宣祖根本无力去制止两大党派争斗,朝政也因党派斗争而荒废,但是朝鲜两百多年的朋党政治时代却刚刚开始。

    东人党与西人党的党争到了一五九〇年前后达到了颠峰。东人党的李山海继西人党元老朴淳之后,坐上了领议政的位置,而西人党的魁首郑澈和尹斗寿分别官居左议政和礼曹判书,比李山海低了一级。可以说,在决战前夕,东人党占据了有利位置。

    当时,宣祖最宠爱的两位嫔妃,是恭嫔金氏和仁嫔金氏。恭嫔生下的两位王子分别是临海君和光海君,仁嫔生下的王子是信城君。这样,王储之位的争夺围绕着这三位王子展开了。

    不过,对于临海君和光海君不利的是,他们的母亲恭嫔金氏在二十四岁时就已经过逝了,失去母亲保护的他们很难和信城君对抗。然而,朝廷的政争很快就扩大到了。王储问题上的东西抗争开始了。

    东人党认为,临海君和光海君分别是宣祖的长子和次子,且光海君品性端正,因此支持光海君;西人党则早已被仁嫔金氏拉拢,因此支持信城君。

    此后,西人党领袖级郑澈登场,点燃了王储之争的导火线,也同时点燃了东西两党决战的导火线。

    在民间百姓和士林儒生心目当中,郑澈有非常高尚的形象,在朝廷方面,他先后出任过右议政和左议政的官位,为西人党积聚了不错的势力。

    为此,东人党的李山海在拉拢郑澈不成后,就处心积虑要将这个眼中钉除掉,以稳固他领议政的位置。

    正巧,储君之争给了李山海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西人党方面,一向是支持仁嫔的儿子信城君为世子的,即使是郑澈本人不支持,但碍于党派关系,郑澈必须去支持仁嫔和信城君。李山海等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向郑澈和西人党发起了攻击。

    李山海趁着郑澈、尹斗寿等人提出信城君之前,先行提出立光海君为世子。偏向宠爱光海君的宣祖基本同意了李山海的建议。接着,李山海的儿子李庆全收买了仁嫔金氏的兄长金公谅,要他诬告郑澈故意拥立信城君以达到扰乱和陷害王子的目的。

    在东人党不断地施压下,仁嫔金氏为了保护儿子信城君,只能弃车保帅,背叛了郑澈和西人党。

    这样一来,光海君被成功册封为世子,而西人党在朝廷中的势力顷刻间被扫除了。

    但是此时东人党内部的矛盾也况上报,行长与清正不和,朝鲜人都知道,因此李昖便催促舜臣出兵,而舜臣却怀疑敌人使诈,徘徊数日,迟迟不肯出海。

    这时,行长又派人送信,称清正已登岸,朝鲜却不出水军拦截,将罪责全都算到舜臣头上。

    虽说李昖不相信李舜臣通敌,但由于李山海控制了言路,使得形势对李舜臣非常不利。

    而就在这个时候,柳成龙考虑到大局初定,不想与北人党产生大规模冲突,因此弃车保帅,没有积极阻止北人党弹劾李舜臣。李舜臣也就被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遭到义禁府捉拿,而元均则成为了新的三道水军节制使。

    就这样,延续百年的朝鲜党争终于将一代名将打造成了“韩版岳飞”,至于李舜臣会不会重演碧波亭的悲剧,后文自会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