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564章 后勤保障

第564章 后勤保障

在座的各位深有同感,二军的郭鹏军长说道:“前些天过大雪山的时候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前卫十四团牺牲了一百三十多,如果都按这么个损失数字过祁连山,即使不算旅,我们二军还有三个师九个步兵团,这一下子半个团的人马没了,想想都够吓人的。”

    王恩茂政委也补充道:“郭军长说的是牺牲的数字,如果加上冻伤失去战斗力的战士,数字就更多了。”

    一封由彭老总签署的,篇幅长长的电报向中央和军委发了过去,电文是这么写的:由平凉到迪化二千二百至两千三百公里,部队步行以日三十五公里计算需时六十六天,每四天休息一天,共需三个月才能到达迪化。

    其中星星峡东西大约四百公里,缺人烟,无水粮,柴水均需预备运送,三四月份系风季,安西至星星峡常起旋风,黄旋风来势缓,人畜可避,黑旋风来势凶猛,事先如无准备人可吹走,酒泉至迪化严冬时气温降到零下三十到五十度,非皮帽衣服和毡靴很难过冻。

    入甘后地广人稀,粮食接济不上,军队前进速度很快,夺取敌粮与民间借粮不能磨粉,大多吃整麦子,供给标准或按照军委规定,战士们体力相当减弱,因为打胜仗,所过地区群众欢迎,部队的战斗情绪还是很高的,但进军新疆,在干部和战士中还有怕走远路,怕回不得家,怕走草地,怕过沙漠,怕寒冷等等恐惧心理,排除这些恐惧,入疆前还需要有一个月的准备。

    运输很困难,十八及十九兵团各有汽车百余辆,多系逾龄,机件缺损,经常能用者各三四十辆,一二兵团和野战军后勤部,共近百辆,经常能用者亦不过六七十辆,平凉和天水之敌均是有计划撤退,车油以及重要物资均运走,仅在天水缴获汽油二百多桶,甘肃民间大车很少,人力畜力也不丰富,初到地区也不亦多动员。

    电报没有夸大其词,而是把西北野战军所要面临的困难向上级做了汇报,在电文的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野战军的后勤能力很差,虽然已经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可是从红军时期就一直困扰部队的补给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怎么办?当然坐等不是办法,李勇只是一个旅级别的指挥员,上级所要考虑的问题他没有能力解决,但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可以做一些准备工作的,在会议开完之后,旅全力开动起来,开始搜罗物资。

    汽车和坦克的燃油、配件,粮食服装,武器弹药,药品器材,抵御寒冷的各种物资等等,一万几千人的部队所要的东西实在的太多了,所有的人员都行动起来,酒泉没有的上张掖,张掖没有的再到武威,实在不行了就去兰州,反正一切都是以部队需要为主。

    何翠花和孙全厚更是忙的脚打后脑勺子,生怕什么物资准备少了到时候让部队吃亏,李大旅长也一反常态的泡在了辎重营,整天和老孙以及何翠花商量如何能让部队的物资准备更充分一点。

    成天待在辎重营跟何翠花在一起,以至于准老婆胡小莲都有点吃醋了,在此期间李勇还特意给上级打了一个报告,要求野战军和兵团帮助解决风镜和墨镜的问题,还要求每人一套。

    说实话,让每个战士都装备上风镜与墨镜其实是有些奢侈了,在穷的掉渣的西北野战军里,甚至于有的战士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这两样小物件看似不大,但了解情况的人就明白小物件对部队的战斗力的重要性了。

    部队将要行进的路途上风沙很大,风沙太大的时候让人都睁不开眼睛,眼睛都睁不开还怎么来开枪射击,而有了保护眼睛的风镜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