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人生的交错 > 人生的交错第4部分阅读

人生的交错第4部分阅读

    八元钱随意塞进上衣的口袋里。

    下车后他才发现,他塞在裤兜里的三百元钱下落不明了。只剩下塞在上衣口袋里的八元钱了。他心里非常的气愤,可又有什么办法,不论怎样,钱反正是找不回来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书店里买两本书呢,他后悔的想。可要是早知道钱也就不会弄?了。唉!他妈的,这些狗日的贼子!他只好跌足一声长叹,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个现实。钱丢了,他的麻烦接着就来了。他身上的八元钱是无论如何也支撑不到下个月发工资的,再说了,他一个刚刚进厂的新人还应该买两包好烟,给厂里的老技术员发上几支,用以敲开沟通的门户。只有和同事们搞好了关系才能在岗位上干的长久,才能得到同事们的帮助。如果你一毛不拔人家根本就懒得搭理你。他知道自己虽然已经被厂里录用了,可毕竟还是刚刚着手这个行业,说白了还是个门外汉,有很多问题都还要向厂里的老工人请教和帮助。可眼下身上只有八元钱了,咋办呢?他边走边在脑子里思考着怎么解决钱的问题,去向马易中借吧?可现在他们已经不在同一个厂里上班了。他们俩虽然是老乡,可实际上也相隔百十里路,关系虽然不错可未必能到钱呀,如果是几十元钱他相信马易中是不会拒绝的,可几十元钱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再怎么省吃俭用,两个月的时间至少也得花上两百五十元左右才行。于是他又想到了他堂哥刘家富和他七叔刘世雄,这两个人现今都在马安镇。而且相隔不远,他也有他们的电话号码。虽然这两个人和他家里有些不和,但毕竟比那些两世旁人要亲一些。

    他来到附近的餐馆,先掏出五元钱吃了个蛋炒饭,就打电话给他七叔说他的钱?了,能不能借点钱给他。

    他七叔刘世雄也是四十岁的人了,现在在一个电镀厂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才七百多元。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的积累了四年的工资,去年才回家建了一层新房子。稍微搞了一点装修就先住着,他打算过两年再建第二层。现在他也正在省吃俭用的存钱呢。

    刘世雄是个出了名的小气鬼,这一点刘家坪的人都知道,前年过年的时候,他妹的儿子到他家里给他拜年,按农村里的标准他最少应该给他外孙二十元的压岁钱,可他只给了五元。这件事惹得他妹夫很不高兴。

    从他们山井村到北岩镇有二十多里路,一般来说,人们去北岩镇赶集都乘坐公交车。可他刘世雄一般来说都是走路去或骑自行车,只有带了很多东西时才乘坐公交车。

    又一次他在集市上买回来一个塑料桶,回家后发现这个桶买贵了,多花了三元钱。于是又跑到集市上跟店家讲半天把那三元钱硬讨回来了。

    这时刘世雄正在厂里上班,突然接到刘细明的电话,闲扯了几句刘细明就进入了主题,问他借钱。刘细明说:“七叔,我的钱弄?了,你能不能先借几百元钱给我。过两个月我就还给你。”刘世雄万万没有想到,刘细明这个时候会来向他借钱。就说:“你在外面好几个月了,难道你没有存到钱吗?”

    刘细明就把学技术和找工作的事告诉了他,既然是这样他刘世雄就没有理由不帮他的侄子了。问题是他身上也没多少钱,只有两百来块。又担心借出去的钱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收回来。如果是在家里他可以坚决不借,可现在是在外面遇到了困难,如果不借就显得太不讲人情了。上个月发的工资他已经都存下了,难道又去银行把存下的钱取出来吗?他真的不愿意这样做。可是又不能不借,因为他知道,刘细明知道他有钱。一时间找不下个合适的借口拒绝,就说:“我现在身上也没带多少钱,你先到我这里拿五十元过去,用完了再过来拿。”

    刘细明知道他是个小气鬼,心想:说什么先借五十元,说白了就是不想借,才用五十块钱打发掉我的。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年头五十元钱能干下什么事哩。还不如不借免得日后还落下个人情帐。但他又不能太伤他七叔的脸面。于是就说:“好,等我须要时就过来拿。”

    整接着他又打电话跟他堂哥刘家富借钱,刘家富毕竟年轻一些,看问题比较有远见,为人又不像刘世雄那样小气,二话不说的就答应下来了。

    刘细明马上就赶到了他堂哥那里,在厂门口打了个电话把他堂哥约了出来。

    刘家富从厂里走出来后,见到他大吃一惊,想不到堂堂的大学毕业生竟然在外面混成了这个样子。时刘细明的头发已经长得把两个耳朵庶住了,穿一双“人字”拖鞋,一双脚粘满了灰尘,黑色的裤子,黄|色的短袖衬衣。成了一个典型的打工仔。

    刘细明自从到天海打工就没有给他打过电话,所以他不知道刘细明在外面干什么,只知道他过完年就出来了。转眼间七个多月过去了,他们兄弟两才刚刚见面。刘家富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钱,一边问:“你在哪里上班?”

    刘细明一边接着他递过来的三百元钱一边说:“我以前在北沙那边的一个塑料厂上班,现在刚刚换了个工作,进了一个机械厂。”

    刘家富看见他这个样子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只问他吃饭没有?刘细明说:“刚吃过!”

    “有时间就过来玩,我现在很忙,就先回厂里上班了。”说完刘家富就回厂里了。

    刘细明借到钱以后就在街道上的一个理发店里把头发理了一下,他已经两个多月没理发了。头发已经长得和女人一般。从理发店里走出来他又在小店里买了两包精品白沙烟就回到了宿舍。时整栋宿舍楼已经灯火辉煌,大部分的人已经下班了。

    次日早晨他就跟着宿舍里的这些人走上了机械工人的工作岗位。在他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他在外面的狼狈行径也被传回家了。

    刘家富借钱给他后,当天晚上就打了个电话回家,在和他妈聊天时无意之间就讲到了刘细明。

    刘家富妈细明称呼四婶,他四婶和他二婶一样也高度观注他的一举一动,认为他是大学生,在外面肯定前途无量。昨天上午他寄钱回家后,他妈下午在和他四婶聊天时就说他一次性给家里寄了八百元钱,又说他已经换了个工作,工资也提高了。晚上在电话里他四婶就向他堂哥打听他在外面的情况。刘家富就把见到他的样子和借钱的事讲了一下。所谓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传到他四婶这里,他四婶在和他二婶以及村里的人聊天时就把他在外面借钱的事跟大家说开了,说他在外面大半年了,还是厂里的普通员工,这段时间还向人家借钱,说不定他寄回家的钱也是借来的,只不过为了给家里人撑面子罢了。村里的婆姨女子纷纷这样猜测。可她们哪里知道一个身无分纹的人要在外面发展有多么的不容易!她们只知道谁挣的钱多谁就有本事。她们这些人一天到晚的没事做,坐在一起就议论村里的人,谁发财了,谁倒霉了。又把村里的后生排名,谁最能干,谁最能挣钱,没完没了的说人家的是非长短。

    刘细明向刘家富借钱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刘启玉的耳朵里。刘启玉万万没有想到,儿子在外面大半年了,怎么刚刚寄钱回家,马上就去借钱呢。寄回家的钱会不会也是他在外面借人家的,如果是这样他宁肯不要这个钱也不愿让人家看他的笑话。他不喜欢这种打肿脸装胖子的做法,但他马上又想,他的儿子不是这样的人呀,是不是在外面遇到什么因难了。

    此时他正在家门口坐着吸旱烟,心里正在想着儿子借钱的事。阳一梅突然到他家里来了,先招呼说:“启玉!在抽旱烟哩。”

    “嗯,有什么事吗?”

    “我家的锄头柄断了,我想到你家借把锄头用一下。”

    “锄头在楼梯间,你自己去拿就是。”

    阳一梅跑到他家的楼梯间把锄头拿出来,走到他面前,装作没听到刘细明借钱的事,就问他说:“听说细明寄钱回家了?又找了个好工作?”

    刘启玉知道阳一梅一直拿她儿子跟细明比,现在她又听说了细明借钱的事,才有意这样问他的。就说:“细明在外面半年多了,才寄回来几百元钱,还不如你家刘刚寄回家的零头多。”

    阳一梅听他这样说,就笑着走开了。

    刘启玉马上就给细明打了个电话,问他在外面是怎么搞的。细明就把?钱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才解开父亲心中疑虑。

    上班的第一天,刘细明走进车间,只见各种机床摆放有序,中间是一条四米宽的通道。整个车间被这通道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半是各种普通机床,后面一半是各种数控机床。前面一半又分成六大块,以中间的通道分开,一边三块,左边一块,前面是铣床,中间是车床,后面是磨床。右边一块前面是火花机,中间是几台镗床,后面是几台雕刻机。后一半的数控机床体积较大,十八台机床就占了半个车间。这个车间又由两个主管分别管理,普通机床这边的生产安排由林高宇主管负责。数控机床那边的生产安排由周波主管负责。在普通机床这边,主管下面又设组长,组长下面又设一名副组长。组长负责培训学徒,制定零件加工路线。副组长负责安排生产。

    按照入厂鉴下的劳动协议,新技术员入厂的前三个月为试用期,只有过了这个试用期才能算作是厂里的正式员工。如果在试用期内出现任何问题或做事不行就有可能随时被厂里辞退。

    现在刘细明就被安排在车床加工组正式上班了,副组长梁兴不了解他的手艺,就安排他粗加工一批圆钢,并且不时的拿着卡尺来测量他完成的半成品,组长郑工开也不时的背着手过来看一看他的操作。

    刘细明知道,他的技术没有别人那么过硬。他只能在这个厂里继续学习,这次能够狡幸的被厂里录用已经是一种幸运了,他怎能不珍惜这种上天的恩赐呢?

    机械工人都知道加工圆钢是最苦最累的活,每天下班都要用斗车把加工出来的铁销拉到回收房。人家一车就把一天生产出来的铁销全拉完了,而他刘细明却要拉着斗车跑四五趟。他又不敢要求领导给他换工位,他怕自己的能力不够,做不出复杂的零件,因此只好听从组长的安排,在他的工位上默默的承受着艰辛的劳动。和他一起进厂的那人叫刘波,只做了三天就和副组长梁兴吵了一次,闹着让梁兴给他换工位,梁兴没办法,就让他到后面的那几台车床上加工那些难度较大的工件去了。而他刘细明此时还没有掌握过硬的技术,因此只能在最苦最累岗位上任劳任怨。

    刘细明上岗以后,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就经常买几包好烟放在宿舍里,时不时的给一些有技术的老师傅和同事发上几支,以求搞好和同事的关系。这是他在外面打工时领悟到的一条“真理”。他知道只有搞好了同事关系才能在厂里生存下去。所以他不得不这样去做。

    这天早上刚刚上班,司机就从外面运回来了一车木材。厂里的吊车正好又在维修中。杜经理就安排郑工开叫人去搬。郑工开是车床组的组长,因此只能到车工组叫人。但郑工开平日里依仗自己技术过硬,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做起事来也没有几个人肯听他的。几个有技术的老工人跟本就不搭理他。一个个都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几个学徒也是有关系的人介绍进来的,虽然不敢顶他,但也站在那里迟迟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刘细明见机行事,赶紧第一个主动爬上车去搬木料。他的这一行动正好被杜经理看见。既给了组长面子又在经理面前图了个好表现。

    他知道,他这样做在别人看来或许是拍马屁,但他自己觉得他这次没有做错!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观点就连自己认为本身是正确的事情也不去做了。有时候该拍的马屁就得放手去拍!

    第七章技能考核夺桂冠,提拔竞争讲手段 [本章字数:7285 最新更新时间:2012-10-21 08:50:260]

    ----------------------------------------------------

    在生活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有目标日子就会过的充实。只要有盼头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刘细明进入盛达机械厂后并没有放松对机械行业的理论学习。白天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解决,有些问题向厂里的老师傅请教,老师傅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翻阅各类技术书籍去寻找答案。

    由于平日里他经常给车间的一些老师傅,老技术员发烟。上班又老实,从不挑肥捡瘦,因此在厂里结下了较好的人缘。特别是和他们车床组的刘俊男,郑平建立了良好的友谊关系。这两个人又是厂里的高级技术员,特别是郑平跟他还是石南省的老乡,关系更好。这两个人早就发现他的车床加工技能根本就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但谁也没有说破他。而且还尽心尽力的帮助他,因此他的技能提高很快。他知道,他在广成培训时刚刚过了车工四级的考核,其它的机床只是刚刚入门。但做过机械行业的人都知道,只要你精通一种机床的操作,其它的都可以触类旁通。按照培训教材的要求,后面还有很多的技术点他需要去学习掌握。在没有事做的时候,他就拿厂里的一些报废材料按培训教材的要求实践操作。

    所谓“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他一直用这句老的话激立自己前进,经过几月的时间他已经把培训教材上的技术点,难点全部掌握了。他的车床操作技能已经达到了高级技工的水平。只是厂里还不给他这个级别的工资而己。

    前几天,厂里的业务员从外面接到一批高精度的主轴加工业务。数量大,有二千多根。从工程图纸上看这批主轴的精度非常高,属于高精度机械零件。一头带螺纹,一头有凸台,中间还是四个油槽。从工序上看,这根主轴要经过八道工序才能加工完成。没有过硬的技术是做不出来的。

    这批主轴的原材料拿到厂里以后,车工组的组长郑工开首先按照工程图制定加工路线。郑工开虽然是厂里的高级技工,但他也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没读过多少书,他也是来到天海打工时靠自学成才的。机械操作的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差,他制定的加工路线是按照他师傅传给他的理论来设计的。由于这根主轴有“同轴度”和“位置度”的双重要求,而且正负偏差不能超过零点零二毫米。因此按照他拟定的路线加工就会出现“同轴度”和“位置度”的偏差。

    这批主轴要求很高,副组长梁兴只安排刘俊男,郑平,和另外一个高级技工马祥辉来做。他们第一天加工这根主轴时生产效率很低,平均每人只完成十二根。按照郑工开拟定的加工路线,加工出来的半成品形位公差达到了极限,差一点就不合格了。马祥辉做了一天就吵着不做了,于是这批轴的加工任务就落到了刘俊男和郑平的身上。但交货的期限又很紧,按照这个速度生产,最少要三个技术熟练的人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在梁兴看来,马祥辉提出不做其它人就更加不行了。于是梁兴就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杜经理那边,杜经理亲自到车间查看,并且和另外几名老工人商量,问他们能不能帮忙加工这根主轴。一些读过这根主轴工程图的人都表示不愿意做这根轴,因为精度太高了,容易出错。

    杜经理也是机械行业的专家,c省人,九十年代初毕业于c市学院机械系,先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后来下岗了,就来到了天海打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就上到了经理这个位置。

    现在他来到车间里,在车床加工组前前后后转了几遍。最后停在刘细明的工位上。他对刘细明的印象不错,又是他亲自招聘进来技术员,而刘细明的工作简历上又写有三年多的工作经验。他看着刘细明做完一个零件后就说:“你能不能帮忙做这根主轴?”

    刘细明从他手里接过工程图,大略的看了几分钟说:“可以。”于是杜经理就安排他和郑平,刘俊男一起加工这批主轴。郑平和刘俊男虽然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但只会按照拟好的加工路线进行操作。而刘细明正在自学机械行业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