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官场预言家 > 官场预言家第35部分阅读

官场预言家第35部分阅读

件了,这绝对是值得陈科长和我们整个科室的荣耀啊!”

    “好了,于科长你的任务完成了,赶快回去工作吧,还是……”陈平说着话锋一转,指着旁边的会议室道,“于科长你准备和我一起进去感受感受气氛?”

    “陈科长说笑了,那会议室里都是上级市委和我们张家港市委的领导们,除了陈科长你以外,我哪里有进去的资格呀?我相信陈科长一定可以在各位领导面前大放异彩的,至于我还是回去秘书一科继续帮陈科长守着根据地就好了,陈科长有什么事就吩咐一声,我一定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陈科长我先告辞了。”

    于正福如是说着,然后朝陈平微鞠一躬,就转身离开了。至于陈平,他则是看着于正福离开以后,才深吸一口气的打开了会议室的大门。

    虽然陈平已经很小心了,但是开门的声音还是不可避免的惊动了会议室里面正在开会的一众领导们,所以当陈平打开会议室的门以后,迎接他的赫然是两级市委一干领导们的注目礼。整个会议室总共有二十多人,除去几个新闻中心派来随行的记者以外,剩下的就是张家港除开几个去外地出差以外,全部的市委常委了,而坐在会议桌正中间的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则就是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赵振川了。

    “各位领导下午好,我是张家港市委办秘书一科科长陈平,很抱歉我来晚了,恳请各位领导批评!”

    陈平如是说着,然后对着整个会议室深鞠一躬。

    听到陈平的话,本来还有些皱着眉头,觉得张家港市政府的人怎么这么不懂事的赵振川立即舒展开来,他多打量了陈平几眼,然后才笑着说道:“原来是陈科长呀,陈科长是我点名要来参加会议的,还千里迢迢的从北面的锦丰镇风尘仆仆的赶来,又没有错,为什么要批评呢?如果说陈科长要受到批评的话,那么我,还有我们这整个会议室的同志们,不都要接受批评了吗?”

    说完,赵振川就率先笑了起来,而赵振川的这个笑话固然有点冷,但有了赵振川带头,其他的领导干部们自然也都跟着笑了起来,至于陈平则是只能不尴不尬说了一句赵书记言重了。

    赵振川接着说道:“陈科长呀,刚才我可是才听你们的市委书记在狠狠的表扬你,说你可是平息张家港抢盐风潮的大功臣呢!就在来之前,还不辞辛劳的去到北面的锦丰镇去视察工作去了。”

    这是陈平第一次面对副省级的领导,心里难免会有一些紧张和激动,不过经过了刚才的笑声过后,再加上陈平也有过参加市常委会议的经历,所以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那都是韩书记厚爱了,这次我张家港市之所以能有序的应对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潮,都是因为韩书记高屋建瓴的领导,王市长的正确部署,其他市委领导们的积极调度,我只是按照各位领导的指示来执行工作的罢了,怎么敢居领导们的功呢?”陈平不卑不亢的说。

    听到陈平的回答,赵振川转头对不远处的韩剑锋说道:“韩书记呀,你可是有一个懂事的好下属呢!”

    “赵书记过誉了,这都是赵书记以前在张家港当市委书记的时候树立的榜样作用的影响,我们这些后辈干部都只是坐享其成罢了。”韩剑锋说。

    赵振川没有对韩剑锋的马屁话做任何评价,而是转头对陈平说道:“好了,陈科长你先去自己的位置上坐着吧。”

    “是的,赵书记。”

    陈平如是说着,然后走到最角落里的位置坐了下来,赵振川见陈平坐下以后,才接着说道:“好了,我们继续刚才的会议,同志们,这次的抢盐风潮虽然来的又快又猛,但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事情很能锻炼党政机关的反应能力和组织行动能力,为我们以后应对其他的突发事件,积累下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赵振川在涛涛不绝的说着,一直坐在他身边做着会议记录的秘书孙舟却突然抬头看了看角落里的陈平,作为赵振川的秘书,他对赵振川自然是很了解的,他明白赵振川是一个极其严谨的领导,如果刚才的情况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话,哪怕就算是赵振川点名叫来的,对方也是因为有一些根本不可能避免的因素才迟到的,也一定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会表扬和夸奖了。

    除此之外,孙舟还明白今天这次所谓的来张家港视察并不是例行的工作视察,而是赵振川临时加入进去的,所以赵振川来张家港的时间才不是领导下乡一般的早上,而是下午才到。

    并且,让赵振川真正想要视察张家港的原因也并不全是张家港在抑制抢盐风潮中的工作有多么的突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赵振川认为张家港之所以能成为整个苏州市在抑制抢盐风潮工作成绩最好的区市,都是因为这个陈平,而赵振川就是想来亲眼看看这个自己亲自签署调令的陈平。

    虽说从赵振川的话的意思,孙舟明白这个陈平可能和省委副书记萧鸿坤有什么关系,但同是省常委的赵振川是根本不会也没有必要去这样讨好萧鸿坤的。

    对于赵振川看人的本事,孙舟是很相信的,再加上之前陈平被单独邀请参加张家港市委常委会议的惊人事迹,让孙舟不得不想看看这个陈平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才能让赵振川这么看重。

    ,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 平庸的发展潜力

    (恩,五一了,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陈平可不是孙舟这样的苏州市市委一秘,所以他并不可能知道赵振川来张家港的真正目的,但是陈平却能感觉到这恐怕和自己有关。[]

    这倒不是陈平骄傲自大,而实在是因为自己紧急被从正在视察着的锦丰镇召集回市里的情况,有些太诡异了,尤其是自己还是这位副省级的市委书记亲自点名的,就更让陈平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要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正科级小干部,和赵振川之间的距离有些太过遥远了,虽然自己在张家港确实做出了不少的成绩,但那也只是仅限于张家港范围罢了,更别说这些成绩首先还都是要算到韩剑锋的头上的。

    好吧,即使韩剑锋不贪自己的功,原版原样的汇报给了赵振川,那么在赵振川听来,也不过就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这就像是自己向韩剑锋汇报底下哪个街道居委会主任的工作成绩很突出一样,韩剑锋也同样不怎么会关注的。

    而除了这些以外,陈平可不认为自己是长了三头六臂的哪吒,有什么能让对方去越级关注的本钱。

    当然,对方打出来的旗号是来听取张家港对于抑制抢盐风潮的成功工作经验,顺便看看自己这个工作英雄,但这话也仅仅只能听听罢了。说句难听点的话,对于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来说,只要不是大规模的饥荒暴动什么的,老百姓的死活他们才懒得管的,更别说是小小的哄抢食用盐了,说不得赵振川就和其他很多干部一样在背后偷笑老百姓跟风的愚蠢呢!而且更主要的是,就算真要听取张家港的成功经验汇报,那么赵振川只需要一道命令,韩剑锋就必须屁颠屁颠的跑去市里去向赵振川进行当面汇报,哪里还需要劳他大驾的跑到张家港来听取汇报呢?

    这种情况要是放在其他的干部身上,只怕就要手忙脚乱了,但是陈平不会,他一向信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信条,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了,不管这位副省级领导下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自己不说表现的多优秀,但至少过关是没有问题的。

    在如是的想法下,陈平一边听着赵振川的发言,一边翻看着于正福给自己送来的关于张家港应对这次抢盐风潮的评估报告。

    不得不说,会议的又臭又长已经成为了咱党国机关的一大特色,所以陈平这一次的会议也不例外,陈平知道在自己来之前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了,但是在陈平到场以后,会议又进行了近两个小时,在这期间,除了赵振川的发言以外,还有跟着赵振川一起来的市委秘书长陶光荣,以及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剑锋、市长王忠武等人,都严格按照级别排序,依次做出了讲话。

    终于,在陈平准备对评估报告进行第三次重复温习的时候,赵振川做出了总结性的发言,他说道:“看来咱们张家港人已经深刻学习和认识了科学发展观,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以致用了,张家港人敢拼敢打,眼光长远,所以才能在抢盐风潮才堪堪兴起的时候,党政机关就迅速反应的平息了,成为我苏州七区五市最快完成任务的区市,没有之一,这是值得肯定的成绩!”

    “在应对这次的危机中,我党展现了执政党的能动优势,各机关干部和广大的党员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先进带头作用,而且,我在来之前,就听说张家港在这次危机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中层干部,他们工作和吃苦在前,享乐和休息在后,弘扬了我党的优秀传统。而在会议中到场的陈平就是这样一个干部,就是在来开会之前,听说他还坚守在抗击抢盐风潮的战斗一线,这样的干部,正是我党和政府所需要的。”

    赵振川如是说着,同时看了坐在角落里的陈平一眼,然后接着说道:“那么,就请大家掌声欢迎我们在抗击抢盐风潮中的战斗英雄陈平,为大家谈谈感想吧。”

    说完,赵振川就率先鼓起掌来,而有了赵振川的带头,其他人也只好跟进了,陈平就这样在一众领导的掌声中站起身来。

    陈平先是对着全场的领导鞠了一躬,然后才说道:“感谢赵书记和各位领导给我这一次宝贵的发言机会,赵书记说我是在抗击抢盐风潮中的战斗英雄,这个称号让我实在是有些羞愧,因为我是在市委的领导下所开展的工作,都是一些照本宣科的东西,哪里能称得上什么英雄呢?如果真要称英雄的话,那么坐镇苏州市委统筹全局的赵书记,领导张家港的韩书记,做出正确部署的王市长,还有各位积极调度,各司其职的领导们,大家应该都是英雄才是!”

    陈平的这套开场白显然得到了现场的一片好感,不过却让孙舟有些失望,原因无他,实在是陈平的这套开场白太过于平庸了一些。但是让孙舟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正是陈平开场的平庸,才让赵振川高看了他一眼。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这是早在三国时代就已经被人提出来的道理,在现如今的官场更是如此,一旦某个人太过于优秀了,就肯定会显得其他人太过不堪了些,那么这些人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不堪,就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扯后腿,这也是为什么在机关里做事难的原因所在。

    而一般来说,刚刚进入机关的年轻人,通常都是怀有一枪热血,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让领导赏识,好更为快速的升职成领导的。

    这样的想法没错,但是却因为表现的太过,往往会遭到老机关们的诟病,最后在碰了许多次钉子,吃了大亏以后,才不得不收敛。

    至于陈平,他所取得的成绩毫无疑问的证明了他的优秀的,这样的人按常理推断怎么都应该是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但是从前面的一番问话和现在的开场白来看,不抢风头,把功劳推让给其他有关系和没关系的领导,却怎么看都是像一个老机关一样的内敛。

    官场上不缺聪明人,但聪明不等于大智慧,也许爱表现的人可以在开始爬得很快,但很难一生得势,毕竟官场永远需要的是含而不露内敛稳重和柔韧度很好的人,不需要炮弹和匕首,更不需要火药筒子。

    这是赵振川纵横官场三十年的经验,所以他很明白像陈平这种既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又懂得为人处事大道理的人,在官场上有多大的潜力。

    陈平不懂读心术,所以他当然不知道赵振川此时心里的想法,他则是继续按照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时的腹稿继续汇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任何非法囤盐或者哄抬物价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同时做好食用盐的供给工作,因为只要市面上的食用盐一直保持稳定的供给,那么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除此之外,”陈平说,“这次的抢盐风潮既然是从谣言而起的,那么要想彻底根绝这种不正之风,就必须要从源头断起,所以我在韩书记和王市长的指派下,带着工作小组不断的走访各个街道社区,陪着居委会挨家挨户的去向每一个老百姓去解释,让他们对我党和政府有信心……”

    虽然陈平所汇报的内容,总体上和之前会议上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最多就是更细致了一些,但却让赵振川脸上的笑容更加浓厚了。

    ,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八章 石破天惊(上)

    陈平把自己的发言时间控制的很好,不多不少十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正好是之前发言时间最短的市政协主席发言时间的三分之二。

    中国的官场历来讲究级别和资历,就算是会议的普通发言也一样,一般来说,在场最高领导的发言时间总是最充裕的,至于后面的干部就自己按级别递减就是了。不过这却并不能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潜规则,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识,就算是有人违反了,一般只要不是特别斤斤计较的领导都不会太过较真,顶多会在其他同僚心中留下一种不懂事的印象罢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但是对于陈平来说,他的崛起太快,已经算是犯了官场上的某些忌讳,所以自然要对这些小事格外上心。毕竟细节才是魔鬼,越是不引人注意的细节,绊翻人的可能性就越大。

    陈平知道自己如果发言过长会引起其他领导的不满,但如果过短的话,则会让赵振川觉得自己是在敷衍,所以陈平思来想去才算好了自己十分钟的发言时间,既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刚刚好。

    会议结束以后,韩剑锋邀请赵振川留在张家港吃晚饭,原本对于韩剑锋来说,这不过就是形式上的邀请,做个热情的样子罢了,并没有真指望赵振川会留在张家港吃饭,可是让韩剑锋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赵振川想也没想的就直接答应了下来,而且还不是那种大张旗鼓的公开饭局,只是赵振川点名的几个人的私下饭局。

    要知道,官场上的饭局通常也都是有讲究的,和谁吃饭,怎么吃?学问可都大了去了。

    试想一个副省级的大员私下和一个副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开小灶吃饭,不管他们的这个饭局是什么起因,究竟在饭局当中谈论了什么,哪怕他们之前斗得不可开交,大家也都会认为这是一种关系的拉近,更有甚者,只怕还会猜测这个副地级市的书记是不是受到了上级的看重,要高升了。总而言之,哪怕就只是一次普通的吃饭,只要传出去,就会被传成好莱坞谍战大片一样的传奇,这就是官场。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机关内的请客吃饭,尤其还是这种人数不多的领导和下级的饭局,大都是慎之又慎。

    不过韩剑锋虽然不明白赵振川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过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讲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毕竟赵振川不仅只是自己上级领导,更是省常委,能得到他的支持,对自己未来的仕途,是绝对大有裨益的。

    在做好了决定以后,韩剑锋立即让杨舍老街上的机关宾馆准备好了包厢,然后韩剑锋才和赵振川一起奔了过去。

    参加这次饭局的总共就只有六个人,省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赵振川,他的秘书孙舟,市委秘书长陶光荣,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剑锋,市长王忠武和陈平。

    这样的架势,更是让陈平笃定了赵振川是因为自己才决定临时视察张家港的,要知道,这份吃饭的名单可是赵振川亲定的,整个张家港市委就只有党政一把手有资格进来,连其他的常委都只能在外面干瞪眼,但是自己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干部,却反而占到了一个名额。陈平可不相信这是韩剑锋的功劳,毕竟一个副省一个副厅,中间的差别不是一点点,赵振川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没必要给他这个面子,所以这样的安排就只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了。

    事实上,除了陈平,其他能参加这次饭局的同志们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