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缠绵此刻都被开发到了极限,她又一次揉碎了他。他也再次灌醉了她。

    一阵风雨过后,西蒙在梅子脸上使劲地亲了一口:“好了,梅梅,别闹了。今天这事还非得你去不成,大黑他们还在车站等着你了!晚上我再好好慰劳你,保证让你吃个够!”

    “你真坏!”梅子推开西蒙,光着屁股下了床,穿上了搁在沙发上的内衣内裤,又将挂在衣架上的一件红风衣披在身上,沈西蒙得意地笑着。

    火车站候车室内坐满了候车的旅客,聊天声、叫喊声、问讯声、婴儿的哭叫声把大厅炒得很热。尽管空气有点沉闷,但却比外面暖和多了,刚买好票的芳芳和小宝坐在候车室一楼“北去442次,8:45开车”的招牌下的连椅上等车。芳芳看看手表,还有半个小时,便与吃着面包的小宝玩了起来,母子俩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笑着。小宝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整个大厅。

    芳芳环视一下大厅,警惕地低声告诉儿子:“小点声,小心坏蛋把你给偷走!”

    “坏蛋不偷我,妈妈,坏蛋不偷我,妈妈!”小宝扑到了妈妈的怀里。母子俩的警惕性高了起来,芳芳将小宝紧紧地搂抱在怀里,将行囊往自己跟前挪了挪,真的好像有坏人要把孩子偷走似的。

    连椅的另一头,刚才那位墨镜男子正在与一位穿着红风衣的时髦女郎商量着什么,并不时的用眼睛瞟着芳芳母子,不一会儿,红衣女郎就走近芳芳母子旁边的空位上坐了下来。

    红衣女子用一口地道的龙县话问芳芳:“大嫂,您也坐这趟车吗?”

    “是的,你呢?”芳芳上下打量着红衣女郎。

    “我也是。”红衣女子看了看小宝“这孩子长的真乖,给,吃阿姨的橘子!”说着,就将一个还带点绿色的橘子递给小宝。

    小宝摇摇小手:“妈妈说,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

    “咱们是乡党,快吃吧,孩子!” 红衣女郎一副亲昵的样子。

    小宝望着妈妈,还是不接。

    “小宝,阿姨给你,你就拿着吧”芳芳发话了。

    “谢谢阿姨!”小宝经妈妈一说才拿上了橘子。

    “小宝真乖!真懂事!”红衣女子夸道。

    芳芳沉思了一会儿,想起刚才的那个墨镜男子,心想,这下好了,来了一个做伴的。顿时有了安全感。看到红衣女子如此热情,刚才警惕的心理也就慢慢放松下来。这时传来车站喇叭广播的声音:“北去龙县方面的442次 列车进二站台一道,北去龙县方面的旅客请带好自己的行李物品,排好队,按顺序在一楼检票上车。”

    红衣女子殷勤地帮芳芳提起行囊,芳芳领着小宝,她们一起跟着人流排起了长队,等候检票。

    从检票口出来芳芳三人上了二站台。站台下的十一股轨道上偶尔停着几辆货车,两三个车头开往远方。二站台上这时已经挤满了等车的旅客,车站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他们有的忙着接车,有的在维持着旅客的秩序,不时传来“靠后站”、“靠后站”的吆喝声。

    这时一辆客车由西向东缓缓驶进了车站,上车的人特别多,芳芳抱着小宝向车门挤去,却被几个男青年硬是给挤了下来。

    “大嫂,先别急,咱们带着小孩是挤不上去的!”红衣女子在后面喊着。

    芳芳听了这话,心里有点慌:“大妹子,上不去,咱们可怎么办?”

    这时,那个戴墨镜的男子突然在车门附近出现,而且已经进入了红衣女子的视线。红衣女子顿时改变了注意: “大嫂,咱们上吧!再等还是人多。”

    芳芳背起行囊抱着小宝同红衣女子一起向车门挤去。在戴墨镜的男子与几位青年的暗助下,红衣女子很快就挤上了车,芳芳和小宝却被戴墨镜的男子与几位青年故意隔在了后面,一时上不了车。这时红衣女子突然出现在离车门不远的窗口前:“大嫂快来,从窗口上!”

    芳芳急忙跑到了窗口底下。

    “大嫂,先把包和孩子给我!”红衣女子又喊道。芳芳应声把包和孩子分别递了过去。

    红衣女子接上包和孩子后,就用力向上拉着芳芳,可怎么也拉不上去。这时,在红衣女子身后站着的一位男青年挤到窗口:“小姐,让我来!”

    男青年用力将芳芳向上拉着,不料,一使劲男青年的头却碰在了车窗的上沿,男青年“啊”的一声松开了手。芳芳跌到在车窗下。这时,车窗前又出现了一位男青年, “大嫂,快上,我拉你!”男青年用力将芳芳拉上了车中。

    这时红衣女子却抱着小宝向另外一节车厢的车门走去。 “阿姨别走,等等我妈妈!……”小宝哭喊着。

    “小宝乖,你妈妈没上来,我们下去找吧!”红衣女子抱着小宝欲下车。

    一中年男乘警连忙阻拦:“车马上就要开了,有危险,不能下车的!”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小宝哭喊着。

    红衣女子解释道:“ 您瞧,他妈妈没上来,他要找妈妈!”中年乘警不再说什么,只是摇了摇头,红衣女子麻利地抱着小宝走下车去。

    这时列车缓缓地开动了,芳芳从窗口挤上车后,看见自己的行囊在走廊里搁着,却不见小宝,便提着行囊急忙去找,列车内刚刚上车的旅客都在找座位,然而座位早已坐满。

    芳芳在车厢内一边喊,一边找:“小宝——小宝—— ”

    “说不定他们也在找座位,您别急,慢慢找!”戴墨镜的男子这时也来劝芳芳了。

    芳芳回过头来找到刚才拉她上车的青年男子:“ 刚才那个穿红风衣抱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到哪儿去了?”

    “对不起!这个我可没注意。”青年男子从容的答道。

    芳芳一连找了好几个车厢,始终不见小宝的影子,她像疯了一样,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小宝——小宝—— ”

    这时一位乘警迎面走来。

    芳芳急切地问:“同志,有看没看见一位穿红色风衣的年轻女子抱着一个小孩? ”

    乘警摇了摇头。

    芳芳一连问了五个乘务员和三位乘警,都是同样的结果。她几乎找遍了这列火车的每节车厢,就是不见小宝的影子。在她找孩子的同时,时不时地听到一些人们地议论:

    “听说领孩子的女人她原来根本不认识……”

    “自己的孩子怎么能随便委托给人呢?如果孩子到了人贩子手里,那就难找了……”

    “近来一些不法分子,专门在车站附近做拐卖妇女儿童的勾当,特别是小男孩,他们倒上几手,就发大财了……”

    ……

    一位老者提醒芳芳:“列车才经过了两个站,赶紧去报警!让乘警协助寻找!”

    “谢谢老伯!”这时,芳芳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悔自己真不该这时候回家。小宝是她的希望,拼上命也要找回小宝。她来到了442次列车乘务室:“乘警同志,有没看见一位穿红风衣的年轻女人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芳芳一进门就问了起来。

    “您说清楚点!”乘务长不解的问道。

    “我的孩子丢了!”芳芳向乘务长重复着上车时的情况及自己寻找小宝的经过。

    列车在狂奔着。在442次列车某车门旁的走廊里,戴墨镜的男子给另外俩个青年男子发烟,三个人相互挤挤眼睛诡秘的笑着。

    “我把这列火车的每节车厢都找遍了,就是没有发现红衣女子与小宝。”芳芳仍在向乘务长述说着经过。这时,一中年乘警走了进来。

    乘务长问中年乘警:“老王,你有没有看见一位穿红风衣的年轻女人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

    中年乘警想了想:“红衣女子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不是下车了吗?”

    “你说什么?她把小宝抱下车了!?”芳芳大吃一惊。

    乘务长对中年乘警:“说具体点。”

    中年乘警回忆起了刚才红衣女子抱着小宝下车的情形,听完中年乘警的回忆芳芳就哭了起来。:“小宝!我的小宝你在哪儿里啊?”

    “你先别哭,我问你那个红衣女子是你们一起的吧?”乘务长问道。

    “不,她是我在火车站认识的。”

    “人都不认识,怎么能将孩子交给人家呢?现在我先打个电话跟车站联系一下!到了前面的站上,你马上下车,改乘汽车返回金鸡站跟那里的治安室联系吧。”乘务长说着就拿起了电话跟车站联系了起来。

    芳芳在一个小站下了车,又改乘汽车返回了金鸡站,在金鸡市火车站治安室里治安人员告诉芳芳他们接到电话后,就组织人力根据提供的相貌特征在车站周围仔细查找,没有发现那个穿着红风衣的女子和一个三岁男孩。

    “这可叫我怎么办啊?小宝——小宝——”芳芳这时已泣不成声了。为了满足孩子想见爷爷姥姥的那一点点愿望,她三年来第一次回家,实指望用亲情来抚平自己心中尚未愈合的伤口,抹去三年来在孩子心灵上留下的阴影。可谁知自己竟把孩子给丢了,为什么不幸总是要找上自己!可怜的小宝啊!你现在究竟在那里啊!芳芳越想越心酸。

    “大姐,这事急不得。你先登个记,把那个女子及孩子的特点及丢失孩子的时间整个事情的过程详细地写下来,我们配合公安机关一起查找。有线索我们会通知你的。不过,你在周围也再找找,说不定那个女人也正在带着孩子找你呢!”车站治安员同情地安慰道。

    也只好这样了。芳芳抹了抹眼泪,在车站周围又开始寻找起小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