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汉末乱世 > 第26章 如何做把好弓

第26章 如何做把好弓

个侧面将两端稍稍修窄,略如扁担。两端再进一步用刨子将横截面修整成八边形。在修整中,要做到表面平整、两端对称、厚薄一致。

    加工出一条后,张昀亲自用力弯曲木条,检查弓的各段弹性是不是均匀。张昀告诉木工由于天然生长的木质很难完全均匀一致,可能有的地方硬一些,有的地方软一些,仅仅外形均匀未必力道就一致。所以,要通过观察加以修正,把硬度大的地方稍稍削薄一些,弓背大致调整好后,张昀指导木工在两端5厘米处分别刻出弦槽,弓背外侧深一些,内侧略浅。

    第二天,早上,张昀把木工们召集在一起,指导制弓最为关键的环节,即通过外力,弯曲弓背。

    张昀告诉大家,用火烤,弯曲弓背相对容易,但弹性会严重下降,极其容易折断。。

    必须驯弓!怎么驯?

    张昀让木工们立即制作一个托架。一端竖着挖个凹槽用来托住弓背,另一端设法垂直固定在地上。侧面由上到下以约3.8厘米的等距离刻8-10个弦槽,其中第一弦槽距托架头约20厘米。在弓背松弛状态将绳子绑住两端,把弓背的正中架在托架的凹槽上,均匀用力,慢慢拉弦,挂到第一弦槽里,弓背就被略略弯曲了。这时要仔细检查弓背的曲线是否流畅均匀,标出过于强直的地方,把弓背放松后进行修整微调,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再将绳拉开,逐次加大开度向下挂槽,并不断修整弓背,直到形成一条令人满意的均匀弧线。每加拉三、四个弦槽的开度,就可以将绳收紧些。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每次加大开度之前,最好让弓背休息20-30分钟,使内部应力得到释放,以免木质损坏。每次上紧也不可太多,最好一次收紧一两寸。当达到弓手适合的满弓开度时,弓就驯好了。满弓开度指的是弓手所能拉开的最大开度,相当于手臂平伸出去时由掌心到胸前的距离。这时卸去托架,给弓背刷上几层桐油作为防潮保护层。油干了,便可以挂弦。

    张昀花了两天时间,才指导木工们做出一把仍然没有刷桐油的弓。指导得极为详细,可谓一丝不苟。

    写作时用的都是现代的长度和时间说法,在具体指导木工们时,张昀说的都是当时的长度和时间说法。譬如三分之一柱香时间,两寸,力量用的是石。

    张昀在指导做弓背时,抽空还得到处指导其他小组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制作环首刀。

    环首刀制作难度也很大,首先是长度必须超过一米,其次必须经过千百次的锤打。

    第一个工序是,把铁柱塞入炉中烧红,用铁钳夹着放在水力冲床下锤打。当打得扁长后,进入第二道工序,第二道工序使用的是水碓继续敲打。第二道工程敲打好后,转入第三道,第四道。每一道工序都必须锤打至少一百次,流水线操作。最后,人力用铁锤敲打。

    除了指导制作弓背和环首刀,张昀还得指导其他小组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王氏一直跟着张昀,不时递上水,让张昀喝,有时用麻布沾了水,替张昀擦汗。

    兵器小组在修整三棱箭头时,遇到了麻烦,凹面没有办法修整。

    张昀只能边指导各小组工作,边思考制造锉刀方法。锉刀的硬度必须超过做刀钢材,而且必须有刻度。这就需要是高碳钢,也就是必须对现有的钢材采用渗碳工艺,进行再加工。新炼炉暂时不能用,只能用家里的老炼炉。

    说干就干,张昀亲自在家里的老炼炉进行高碳钢制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