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汉末乱世 > 第39章 黄巾计划被打停

第39章 黄巾计划被打停

巾军将官们认为必须等田中稻谷全都收割完成,队伍抢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和草料,田地适合队伍展开之时,才能全线发动进攻。

    张昀目前采取的策略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你若犯我,虽远必诛。

    目前的队伍以俘虏为主,假如不进行相当长时间的思想教育,不建立起严密的管理体制,不进行严格训练,暂时不适合打仗。下邳城中的地主豪强队伍,各怀私心,不愿意与张昀配合打仗,这一点也使张昀产生保存实力念头。假如守下邳的队伍愿意与张昀并肩作战,张昀一定会对黄巾军大本营发动进攻。十月份眼看就到,陶谦马上就会过来,张昀也没有必要和黄巾军拼命。怎么行动完全可以等陶谦过来后,再作决定。

    威武乡聚集在张昀家的百姓全都回去收粮。

    张昀让姜树带着他的队伍返回张昀家制造脱粒机,张昀再次冶炼了一炉钢。把家中可以炼的质量极差的生铁全都炼掉,等战事结束后,张昀想打造些好兵器,武装自己的队伍。

    此时的张昀威震徐州,名扬九州,连朝廷百官都知道了张昀。何进、曹操、袁绍等都开始打听张昀的情况。

    朝廷内勾心斗角,十常侍把持朝纲,何进在袁绍等的怂恿下,正密谋诛杀十常侍。黄巾军、黑山军、五斗米教在秋收季节越闹越凶,势如燎原烈火,朝廷大军象救火队,这里刚扑灭烈火,那里的烈火又熊熊燃烧起来。

    朝廷不得不允许地方豪强和封国组建队伍,把很多地方刺史升格为州牧,把军事经济行政大权下放给州牧,由州牧负责属地剿匪。

    由于徐州黄巾闹得极凶,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由他带兵前往徐州剿灭黄巾军。

    陶谦接到任命后,便开始了入驻徐州的筹备工作。

    陶谦是靠自身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最初考取诸生,在太学学习,由于成绩优秀,下放地方州郡当官锻炼,在任上表现突出,被举为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当议郎时,有机会参与朝政,得到很大的历练。他性格刚直,为官清正,志向远大,能力出众。中平元年,北宫伯玉响应太平道首领张角的黄巾起义,联合西凉土豪宋杨等人发动叛乱,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看中陶谦,陶谦跟随皇甫嵩征讨北宫伯玉,担任扬武校尉。皇甫嵩战败,中平四年也即去年,北宫伯玉部将韩遂叛乱,杀死北宫伯玉。朝廷派张温率军征讨韩遂,陶谦因为熟悉西凉情况,又被张温选中,一直在西凉打仗。朝廷派陶谦这样的能人担任徐州刺史,自然是出于对徐州的重视,徐州是粮仓,朝廷极需要这里的粮食。

    陶谦这么厉害的角色,怎么可能会带着兵,不了解徐州的情况,就盲目过来?陶谦带的兵以家乡兵为主,他的家乡是丹阳郡,丹阳兵名闻九州,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兵。将来很多诸候都会想方设法到那里去招兵,一旦招到,该诸候的实力就会极强。

    陶谦在带兵到徐州来前,就开始做功课,派人到徐州了解情况,对徐州豪强做到心中有数,为他过来后,任用官员控制徐州,做到心中有数。

    象陈珪、陈登、麋竺、曹豹、臧霸、阙宣、萧建等厉害角色全都进入了陶谦的视野。由于张昀的突然崛起,陶谦对张昀格外重视,想方设法想弄清楚张昀的生平及张昀之所以崛起原因。当得知张昀为彭城王义子消息后,眉头不由皱上了。一个铁匠的孙子,怎么会被彭城王选中做义子的?彭城王有儿子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张昀只是铁匠孙子,彭城王义子,又怎么有能力组建起军队,而且屡败黄巾,解下邳之围,守住威武亭的呢?陶谦决定到徐州后,首先必须把张昀的情况搞清楚,因为张昀在徐州拥有着最强大的私兵,他驻防于威武亭眼屎大的地方,却解救了下邳,防堵了十几万黄巾军涌入彭城和小沛。陶谦清楚,他带兵到徐州去后,张昀这支队伍必须处理好,或解散,或征用。

    张昀只有十六岁,年纪太小了,怎么任用张昀呢?假如不给张昀合适官职,张昀会愿意和朝廷大军合作,共同剿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