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汉末乱世 > 第143章 引诱张昭

第143章 引诱张昭

张昀手中,只是一支小队伍,稍一动作,孙策的夺占荆州之宏伟计划,就不得不调整,而且立即感到了重大危机,被迫撤兵回防丹阳郡。

    张昭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寿春后,立即拜见张弘。

    张昭是张氏家族嫡长子,地位最高,张昭来访,张弘自然必须以最高礼仪接待。

    张弘请张昭喝酒,张昭恳请张弘劝说张昀归还鸠兹与秣陵。

    张弘看住张昭的眼睛,说:“在张氏家族,我得听您的,在外我们各为其主。我家主公代天子出征,发现秣陵和鸠兹被贼寇夺占,故派兵剿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秣陵和鸠兹是大汉疆土,并不是孙策私有领地,孙策凭什么要我家主公归还?无理也无据,兄长,我看您就不必为难小弟了。”

    张昭说:“贤弟啊!我们同宗同脉兄弟,是发小,我们不必说大话,还是论亲情的好,帮帮忙,让我见一见您的主公张昀。”

    张弘点头说:“见主公,我可以引见。再说了,主公也认识您的呀!你们在徐州也有过交集,主公对您的印象很不错。”

    张昀在书房接见张昭,张弘陪同。

    张昀对张昭非常敬重,知道他是大才子,大能人。陶谦悼文写得相当不错,给张昀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其才与孔融可以有一比。

    张昀以礼相待张昭。

    张昭很感动。

    现在的张昀可不得了,徐州牧、骠骑将军、持符节和节钺,属于三公级大将,地位仅次于大将军袁绍,权力还高于袁绍,拥有不经报告朝廷,就可以处斩任何叛逆之特权。

    张昀当然知道张昭的来意,但张昀却不提不问,只是和张昭大谈徐州之事。最后围绕张昭为陶谦写的悼文,说个不停,直夸张昭是大才。

    张昭着急啊!陶谦悼文他是勉为其难写成,说实在的,假如按张昭的真实想法,非把陶谦骂个遗臭万年才解气。张昭不想说陶谦悼文,觉得那是昧心之举。张昭的目的在于游说张昀,归还鸠兹与秣陵。任务完不成,没法向孙策交待。

    在书房接见过张昭后,张昀又请张昭视察队伍,张昀故意问张昭:“大哥以为我的队伍和孙策将军队伍相比如何?”

    张昭看张昀队伍内心深受震撼,军容严整,武器先进,士气高涨,他清楚,张昀的队伍南下,孙策无力抵挡。

    张昀让张昭看他的队伍,自然是示威之举,张昭哪能不明白?

    张昭在心中叹气,完不成任务了,张昀不可能归还鸠兹与秣陵。怎么办?怎么办?

    张昀又故意对张昭说:“我张昀正是用人之际,九江郡正缺郡守,我现在兼任着,您是高才,以为谁可担此大任?”

    张昭的心动,我假如在张昀帐下,也许此时就能当九江郡太守。

    张昭笑说:“您帐下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能胜任大任的有很多。”

    张昀说:“大哥假如能帮我,我想凭我们的交情与您的大才,郡守之职小了。孔融帮我,我任其为青州刺史,吕布帮我,我任其为豫州刺史,大哥若帮我,我该任您为哪个州刺史呢?”

    张昭感动得热泪盈眶,好想下跪,颤声:“没想到,我在您心目中有如此高地位。多谢您的赏识,可惜我已然侍奉了孙策,而孙策将军已让我当长史,把文武之事全交我负责,我不能再转侍您了。”

    张昀笑说:“回去转告孙策将军,我张昀对他也很欣赏,希望他不要存非分幻想,不要妄图当袁术。我本想收复宛陵的,给您一个面子,就说我暂时不动宛陵,想观察他对朝廷的忠心。告诉他,扬州不是孙策的扬州,而是大汉的扬州,王师过江,他假如胆敢存非分之念,妄动干戈,行叛逆之举,我将代天子把他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