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汉末乱世 > 第214章 雄主吴王

第214章 雄主吴王

大。

    张昀断定,该城历经春秋战国到秦汉,可能屡有损坏,但都在原址重建。东汉以后,其他朝代有可能在该城北侧重新筑城,构建成现代苏州城基础。

    城内有很多商铺,居民有几万。

    张昀入驻吴郡后,立即开始筹建王国政府,亲自拟制规章制度草案,构建官僚体系。

    大汉实施的是三公九卿制,曹操废除三公是有道理的,张昀也决定不设三公,用丞相领衔九卿。为限制主要官员职权过大问题,张昀决定规定各主要官员不得开府,推行任期制,一届三年,在一个岗位最多只能担任两届,两届后得不到晋升,就不再担任官员。

    张昀决定让陈登任王国相,主持行政工作。麋芳任御史太夫,协助陈登工作。

    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主管,其中大司农和少府主管先由徐茂兼任,有合适人选时再议。卫尉由甘宁担任。由陈登和麋芳两人召集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名单后,由张昀批准。

    张昀自任王国大将军,成立直属国王的司令部,张弘任副司令,协助张昀主持司令部工作。

    王国内所有军队统由司令部领导,郡国不再管理军队,只管治安队伍。

    张昀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名议上还是大汉的体制,实际上带有了现代体制雏形。

    张昀刚当上吴王,并没有立即大兴土木,而是着力发展科技,张昀的想法是,只要吴国的科技发展上去了,在将来就可以把吴郡建设成为世界科技文化及经济中心。再说了,张昀的目标不仅只是当吴王,吴国只是张昀的试验田。假如成功了,他会把这种模式推向更广大范围。

    张昀现在并没有对吴郡城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意愿,王宫因为历经春秋战国及秦汉建设,已经相当不错,条件比寿春还好。

    不过张昀仍然想对王宫的局部细节进行改进,譬如建设自来水供水系统和抽水马桶系统。

    两个月不到,搬迁工作就结束,效率非常高。

    吴王国管理体制也初步构建成功,在陈登和麋竺的领导下运行起来。

    司令部设在王宫一侧,张弘也把司令部工作开展了起来。

    张昀的正妻和侧妻称为王妃,儿子称为王子,女儿称为公主,明确嫡长子张煦为王储。

    张昀的部从自称为臣,称张昀为殿下,张昀可以称为孤,但张昀仍然称自己为我。

    春暖花开时节,吴郡因为张昀的到来,呈现出一派祥和以及欣欣向荣景象。

    孙权的部从有许多人逃离孙权,前来投奔张昀,孙权流亡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天,孙权的荡寇校尉朱桓前来投奔,张昀在王府书房接见,张弘陪同接见。

    张昀看三国演义时,知道这人能力非常强,现在虽然还泯然众人,将来为孙权政权会立下汗马功劳。

    朱桓给张昀下跪,被张昀阻止。

    张昀看着朱桓说:“跟我说说,你有什么长处。”

    朱桓说:“殿下,臣对山越非常熟悉,您假如信得过臣,能给臣军队,臣一定能在平定山越方面,为吴王国作出贡献。”

    张昀的眼睛一亮,平定山越难度非常大。到现在为止,张昀在江东实际控制区域只是从秣陵到会稽一带,往西全都是山越地盘。平定山越对于吴国建设至关重要,山越不平定,吴国国力永远提升不上去。朱桓在孙权手下当荡寇校尉,继续让他当荡寇校尉又有何妨?

    张昀看张弘,张弘点头。

    张昀看朱桓笑说:“朱校尉,你假如在平定山越上立下功勋,本王会拜你为荡冠将军。”

    朱桓大喜说:“多谢殿下信任。”

    张昀对张弘说:“你从陈登相原属队伍中抽出五千兵马交由朱桓指挥。”

    张弘看朱桓,再看张昀,小声说:“这样行吗?”

    张昀朗笑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信任朱桓,而且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在平定山越工作中,建立了不起的功勋。你要全力支持他。”

    张弘听后,赶紧大声说:“好的,我立即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