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汉末乱世 > 第235章 荆州惊变

第235章 荆州惊变

们才到汝南,赶到吴郡有可能得花一个月时间。”

    荀彧掀开帘子,太阳行将落山,说:“今晚就入住这一带村子,我要看看张昀治下农村情况。前往吴郡,速度慢些没有关系,一个月就一个月。”

    荀彧应对曹操之策,决定采用拖字诀,一个月在平时看似不长,在这种时候,每天都有可能有新变化,一个月内有可能会发生太多事情。譬如刘表早亡,刘琮继位,曹操等不及,出兵。张昀没有接到圣旨,也出了兵。

    荀彧具王佐之才,为使自己不至于陷入两难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路上慢慢走,走到那里,就在那里考察民情。由于没有来得及向张昀宣旨,导致张昀出兵和曹操决战,曹操就不能怪罪荀彧。

    曹操要怪也只能怪局势变化太快。

    汝南一个村子里,荀彧在大量人员陪同下,走在村道上。

    在荀彧的想像中,汝南经历战火,理应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可是村子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安定,荀彧在一户人家门外,向里观看,百姓家四口人围着桌子吃饭,桌上有三个菜,每只碗中都盛满大米饭。四口人全都衣着整齐。

    荀彧震惊!首先百姓家哪来碗?这是普通农户,田中稻谷还有几个月才收割,现在百姓理应吃的是杂粮,怎么可能会有大米?

    农户主人看到荀彧一行在门外观看,赶紧放下碗筷,出来向荀彧行礼。

    荀彧走进农户家,翻看米桶,米桶内盛满大米。

    荀彧问农户主人哪来这么多大米?

    农户主人报告,吴王国对这一带免税赋,官府帮助修水利,发种子,累积两年粮食,家家都积谷甚丰。

    荀彧慨叹,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这一农户就可得知吴王国是何其富有,这才是大汉应有气象!

    荀彧每天只走几十里路,每到一处,都观察情况,越接近寿春,经济越繁荣,百姓生活水平越高。百业兴旺,作坊密布,很多百姓家开始用砖砌房,道路越来越好,农田中的水渠也越来越多。

    荀彧对张昀由此也越来越佩服,崇敬之心越来越强烈!

    正如荀彧所料,局势变化极快!

    荀彧刚到寿春,襄阳就发生了惊天大事,刘表病逝了。

    蔡瑁张允等立即奉刘表次之刘琮为荆州牧,在给刘表办丧事之时,竟然连长子刘琦都没有通知。

    刘备出席了刘琮担任荆州牧仪式,仪式结束后,回到樊城家中,立即和诸葛亮商量对策。

    刘备过去把宝全都押在刘表长子刘琦身上,他没有预料到刘琮会当荆州牧,出现了严重误判,对刘备夺荆州计划之实施产生了严重影响。

    刘备非常焦虑,只能问计于诸葛亮。

    诸葛亮对局势也一直在思考着,刘备问计,他早有办法,立即建议刘备派人通知刘琦,或者让刘琦集江夏江陵一带兵讨伐刘琮,或者自立为荆州刺史,与刘琮抗衡。

    刘备听后,立即请诸葛亮给刘琦写信,派人送往江夏。

    曹操特使贾诩秘密会见刘琮蔡瑁等,贾诩告诉刘琮蔡瑁等假如投降曹操,刘琮仍然当荆州牧,蔡瑁等将获得提拔。假如不投降,曹操已举百万大军南下讨伐刘备,到时一并把荆州消灭了。刘琮等吓得魂飞魄散,经过秘密商议,立即决定投降。

    张昀在吴郡,对荆州发生的变化也已掌握,以为和曹操决战的时刻马上就会到来,决定让陈登在吴郡留守,率领司令部和警卫队前往马鞍山,在曹操南下时,前往寿春原王宫,在那里指挥与曹操在荆州的决战。

    为了锻炼自己的长子张煦,张昀决定路过毗陵时,带上正在屯田的张煦,让其待在司令部学习打战之道。

    张昀在现代对荆州的具体情况不是很了解,但知道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就很快投降,在张昀看来,仅知道这一点就已足够,因为细节变化太大,即使熟知三国史,到这种时候,也已作用不大。现在必须以我为主,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再有任何的犹豫彷徨都不合时宜。

    张昀随着年纪的增大,紧迫感越来越强烈,统一大汉后,他还要远征美洲和欧洲非洲,要干的事情太多太多。假如还顾忌太多,张昀以为会严重影响在有生之年,把全球全都征服计划,会使大汉工业革命进程延迟爆发。

    张昀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要求他前进,前进,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