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拐个儿子种田养老去 > 第九十四章 栽种玉米,打菜籽

第九十四章 栽种玉米,打菜籽

    老老少少的出动,二十多亩的油菜也砍了五天才全部的按倒在地。

    期间齐雨洛还是抽空和暗卫去山上的陷阱里收了几回兔子,如今山上的兔子已经不能成为灾害了。

    也发现过几只黑雀拔苗的行为,被暗卫用内劲给打了下来,加上茅草人的安置,终于可以放心山上的苞谷和大豆了。

    沈家的三个妞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奋割草,晚上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去帮她们背回家。

    而魏家的两个孩子,也会跟着做活了,这是齐雨洛乐意见到的。

    两家都是齐家买来种地的奴才,凭什么沈家的三个小妞就要干活,而魏家的两个娃娃就可以玩儿呢?

    将齐家的大门关上,只留下春芽在家里忙活,就全部出动去地里宰油菜了。

    油菜的收获不想麦子和稻谷一样割了就直接弄回家用碾子一压就行,它需要平铺在地里,晒上几个大太阳。

    等到上面的菜籽部分全部干脆才拿了晒垫铺在用锄头弄细铺平的田里,将油菜平平的铺在晒垫里,用连盖使劲的捶打就会将脆了的油菜籽打出来。

    所以宰完油菜有几天的空窗期,齐雨洛就带着大家去地里栽种前段时间没有种完的玉米。

    人多力量大,这不是假话,齐家的男人早就使会了锄头,就是蓝家的兄弟如今挥起锄头也是不再话下。

    均匀的秧窝挖好,种上就快了,女孩子这方面细心,只要教上几遍,在种上几颗基本上都会了。

    三个侍女加上大肚婆齐雨洛,还有沈魏二家的女人,不到三十亩的地也用了两天的功夫。

    沈魏两家的男人早晚还要挑粪水去泼育有秧苗的水田,如今玉米种下,还需要浇粪。

    这也是两个人的工作,山上挖了粪坑可以存粪,平时早晚有空沈魏两家的男人也会捎上几担粪。

    如今就非常的方便了,玉米种上,要等到活起来的时候才浇粪,早前种下的玉米现在浇粪最好。

    沈魏两家的人挑了水和着黏粪到地里,两家的女人就会把兑好的粪一瓢一瓢的浇到玉米苗坑里。

    玉米比较耐旱,所以只需要少少的水分就可以活下来,不过齐家的地本来就不贫瘠,加上种子在空间水里泡过更是非常的容易吸收地里的营养物资。

    只要映上少少的肥料就不会让它们流失掉,只要看早前移栽的玉米苗就知道他们的厉害。

    根部不仅紧紧的抓紧地面,成功的返青,还有长出根须的样子。

    种过玉米的都知道,玉米长得高高的,还密集,有时一阵风出来就会让它们全部倒地。

    倒地的玉米不说颗粒无收,也差不多了,而根系发达的玉米就会紧紧的抓住地面,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这样玉米不仅保证在风雨来临时屹立不倒,就是长出的玉米棒子也比其它的玉米大。

    核大,围着核长的玉米自然就多,这也是丰收的一个因素。

    自然还有其它的因素,比如扬花时期的天气,遇上好的天气,玉米头顶的花产生的粉就会随风抖落到玉米的胡须上,成功的授粉。

    种子必须要成功的授粉才能结出来,而没有授粉的地方就是白色的,或者干脆是秕谷。

    风的成了信使,让两者接触产生反应。

    玉米种下地,又解决了一个问题,自然放心不少,如此才会全力迎击接下来的农忙。

    早前砍到的油菜已经有一周了,这段时间因为偶尔夜间会来一场小雨,都没有泛滥成灾。

    齐雨洛非常的肯定这天气要么在酝酿一场大雨,要么就是要干旱的前奏,农村的经验教训就是,夜夜下夜雨又下得不大的话就是干旱的征兆。

    如此齐雨洛才没有将齐家几块水田先种下秧苗,而是用来储水,等到干旱的时候还有救急的可能。

    收菜籽一般在太阳出来,露水已干,菜籽的壳比较脆的时候开始,几乎都是吃一个早的午饭就开始做活。

    收菜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还需要流很多的汗水,所以准备工作需要充分。

    不必说加盐的茶水,就是含有高蛋白的松花蛋也要准备一些,等到中途饿了就用它垫一下肚子。

    虽然用科学的解释这样对身体不是很好,松花蛋是碱性的,胃里是酸性的,在空腹的时候吃碱性的东西确实对身体有碍。

    不过农民在那个时期也是逼不得已,在那样炎热的天气里,其它的东西拿倒山上估计一会儿就馊了。

    再加上如今的农人字都不识,你还能指望他们理解酸碱性,正确的利用酸碱性来生活?

    吩咐春芽在中途给大家送一次盐水,还要送些馒头和白鸡蛋,然后就在家里收拾。

    齐家离不开人,不像其它人家,把门大打开也没人进去偷,所以春芽还有留在家里看家的意思。

    齐雨洛就是个闲人,只指挥不动手。

    人多,不可能只要一个场子,所以都是几个人同时出手的。

    幸好早就准备了四个连盖,连盖是用斑竹制成的,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

    它用粗大的竹篾一片一片的挨着用结实的绳子编成,有一个可以活动的柄,然后链接在一根长长的斑竹上。

    人拿着斑竹一甩,连盖就转一个圈使劲的落到了铺在晒垫里的菜籽上。

    脆脆的菜籽壳一受力就自动的打开,里面圆球状的菜籽就掉落出来。

    等到将整个晒垫都打一遍,就需要翻动油菜杆,同时还要把加在油菜枝上的菜籽壳抖落,有利用翻面后再打。

    两面都被连盖打过才算是打完,然后就需要将油菜的杆子清理出来了。

    早就准备好竹子花成的竹篾铺成距离适宜的形状,把去掉菜籽的油菜杆铺在上面,等到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捆成一捆背回家了。

    油菜杆一般都是拿回家烧火的,现代的农民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要那些不值钱又没有多少用的菜籽杆了,都是一把火将它们烧在田里。

    这样做不仅污染空气,还是浪费,只是现代已经不需要那一点儿柴火了,天然气都进了农村,谁还会花大力气去管那点不经烧又一点燃就灰尘乱飞的菜杆子?

    大人一边抖落菜杆子里夹杂的菜壳,而一些半大的孩子就会将田里晒着的油菜拿到晒垫里挨着铺下。

    只是因为油菜被晒得很脆,稍微一用力就会爆开,然后菜籽就会掉落到地里,再也捡不起来。

    所以需要轻拿,却不需要轻放,在晒垫里随便你怎么按都没关系,本来就需要它们掉落的。

    小孩子,给她讲过就会慢慢的适应,何况还是古代生存环境这样艰难的孩子,他们小小年纪都可以帮大人很多忙了。

    大人在甩连盖的时候,他们就会休息一下,等到下一轮的时候才会继续跑路。

    齐家的人多,同时三个晒垫一起收油菜自然是不需要花多少时间的,只是这个合作的问题有时候需要时间磨合。

    就如同现在,蒋中行这个武林高手在一轮的时间里学会甩连盖,不像刚刚开始连盖甩出去变了道不是平平的打到菜籽杆上,而是斜斜的冲向晒垫,勾起几根菜籽杆,把铺平的菜籽弄得乱翻翻的。

    所以千万不要瞧不起农民,干一行专一行,许多农民能干的活很多人未必会,而且有时学都学不会。

    在多次失败之下,武林高手不仅使剑厉害,就是甩连盖也成了高手。

    而蓝家的兄弟对于挥连盖是想都不要想了,这不仅仅是经验的问题,还需要很多的体力。

    一个连盖至少五斤,书生拿一天都觉得累,何况还要高高的拿起来不说,而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