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其他小说 > 元首成长计划 > 31 二次战役(二)

31 二次战役(二)

    第三十一章 二次战役(二)

    时针指向凌晨一点二十分,离天亮还有大约四个小时。空降兵第二旅六团团长王航要带领着部队攻占3号目标。序号为单位数,且排序很靠前的目标重要性可想而知,情报显示那是一个铁路交叉口岔口,有一个大队的日军把守,铁路东面是绥芬河,东南就是东宁。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了,空降兵第二旅的目标根本不是牡丹江,而是绥芬河。绥芬河位于东宁正北,东宁要塞所有的物资给养都需要经过这里。可能部分读者不知道东宁是什么,但是一定听说过东宁要塞。任务要求他在天亮之前控制那里,也就是说,留给他的时间只有不到四个小时。

    东宁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关东军为长期占领东北和进攻前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修筑的17处军事阵地之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之一。

    这个东宁要塞是侵华日军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

    东北沦陷后,关东军为实现长期占领东北进攻前苏联的野心,在中苏、中蒙中国边境一侧构筑了17处军事要塞,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强的一处。据考证,东宁要塞东与俄罗斯接壤,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阎王殿,正面宽110公里,纵深50公里。由北天山要塞、麻达山要塞、三角山要塞等二十多处要塞阵地构成的军事要塞群。除此之外,关东军为完善东宁要塞阵地内的设施功能,还在东宁境内修筑了与之相关的大量配套设施,有公路、铁路、军用仓库、兵工厂、医院等设施,构成了由作战区、保障区、支援区三线部署的大型军事基地。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全、防御坚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之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和“国境一级阵地”。

    东宁要塞是日军17处要塞阵地当中动用最多中国劳工修建而成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从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军强行征用大量中国百姓和战俘充当劳工修筑国境筑城工程,为保守秘密在完工后将大部分人杀害。根据东宁军事要塞的工程规模,工事的密集程度等,专家们分析,修筑中这样庞大的军事工程,至少动用17—20万中国劳工。东宁县老城子沟村2万平方米的劳工坟,就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场所。据专家考证和幸存者的口证,埋葬在这里的4千多名劳工只是修筑要塞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