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权宋天下 > 第七百四十七章 何为良相

第七百四十七章 何为良相

母亲全氏带着他与弟弟赵与莒相依为命,因此赵昀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极为疼爱。

    立赵氏宗亲子弟为储,赵昀倒是可以接受,不过他的首选便是自己亲弟弟的儿子。

    六年多前,赵与莒的妻子李氏与侍妾黄氏同时受孕,但是李氏之嫡子,一出生便即夭折。

    而黄氏在怀孕之时,就被李氏逼着服药打胎。最终胎是保下来了,但其子出生后天生休弱,手足发软,很晚才能走路,到现在已经六岁了,也不过刚刚学会说话。

    将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孩子立为一国储君,这不仅让宋国朝臣头疼,赵复也一样的为此忧心忡忡。

    但是宋国君臣可以将希望寄托在此子的大器晚成,赵复却已经看到了宋国完全没有希望的未来。这样的人,如何去挽救将倾的宋室大厦?

    对于未来的宋度宗,赵权没有太多印象,只知道此人以荒淫而闻名,据说曾创下一个晚上连战三十四妃嫔的纪录。

    南宋在度宗手上,迅速地衰败下去倒是事实。也许真的是跟他在娘胎里落下的毛病,有很大的关系。

    “属下以为,若宋国得一良相治国,当可与其联手灭蒙。若是当今官家殡天之后,朝中依然无成事之人,当可,取而代之!”赵复坚定地说道。

    但这是赵复第一次如此鲜明地表明了自己对于取代宋国的态度。

    虽然附加了一定的条件,但已属不易!

    只是,赵权并没有显露出欣喜之色,而是问道:“赵先生以为,何为良相?”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此为治国之良相。”

    这句话,是战国时李悝回答魏文侯关于“良相”的看法。意思是评判一人是否可以成为良相,需要看他在地位变化前后对于亲朋好友、对于其他人的举荐任用、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不同。

    只是,用这种方法,去评价一个官员的品德,那是没有问题。想很清楚地认识他的能力,根本不现实。

    修己成人,这是古人的立身行世之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历来被置于第一位置,是所有宏图伟业的基石。

    这个观点理论上似乎没错,但是在赵权看来,道德水平的高低与治国的能力完全没有必然的联系。

    更何况,什么叫道德?要根据什么来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儒家有儒家的道德水平,蒙古人有蒙古人的道德要求,古人与后世之人的道德观念更是千差万别。

    就是北地的汉人与南方的宋人之间,道德标准也完全不同。

    以德服人,不过是理想状态下的一厢情愿。

    以德治国,更只是上古时代的一种传说。

    “赵先生认为,贾似道可算良相?”赵权问道。

    赵复一怔,又是贾似道?

    他却不知道,赵权整日里念叨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北边的忽必烈,另一个就是南边的贾似道。

    其他人早就习以为常,都饶有兴趣地看着赵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