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全面战争之帝国征服者系统 > 第十四章 王朗眼中的大同社会

第十四章 王朗眼中的大同社会


    各家各户都打开着房门,仿佛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样。

    老人们聚在一块聊着家常,青壮年们聚在一块不知聊什么,热闹的很。

    女人们看着孩子们嬉戏玩耍,如果哪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路过的要塞护卫就会把他们扶起来,并且柔声细语的叮嘱他们要注意安全。

    “这就是戴圣所说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这个词语出自《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

    而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戴德是西汉的著名礼学家。

    可惜的是,他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幸好他的侄子戴圣完成了他的目标。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说的就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呢,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氛围。

    之前还在杨赐府内学习的时候,王朗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对于这种社会大同的情形还是很憧憬的。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看起来是非常的和谐美好。

    但是这在王朗看来是根本不可能的,自己的父母都养不起了,自己的子女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么可能还会去照看别人?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这更是天方夜谭了,老而无妻的人?开除族谱,至于老而无夫?呵呵……

    幼年丧父的孩子会被大户人家购买,老而无子的老人更是沦落街头,残疾人?恐怕早就被当地的管理者给处理掉了吧?

    而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王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相信了。

    至于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为自己谋私利,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的情况,王朗更是没有见过!

    这人吃人的乱世啊!

    大门都不用锁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在王朗眼中,如今这城池就是大同社会!没看见那仓库都随时随地的大开着,出了李德真这个主薄以外,没有任何人看守吗?

    这在王朗看来,那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谁要是敢把粮仓大开,他王朗敢保证,第二天一早就会被人搬空,除非驻扎一部(2500)人马看守。

    王朗突然对这个郡守产生了发自肺腑的敬佩和崇拜!

    敬佩和崇拜,是不冲突的!

    两种感觉,两种意味!

    如果说之前王朗想要来投于李荨昆的帐下,是为了用俸禄换取粮食解决千余人的粮食危机。

    那么此时此刻,王朗就是发自真心的想要来投靠李荨昆了。

    在文人眼中,什么最重要?盛世二字最重要!

    对于经济二字极为敏感的王朗,在这里看到了盛世的一个小小的雏形。

    “或许,汉室真的没落了吧?”

    从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开始卖官的那一刻,这些文人就已经开始在心里对汉室开始减分了。

    如今看到了更好的人选,王朗觉得,自己要拼一拼!

    这一刻,王朗仿佛看见了刚刚被杨赐推举上来的自己。

    那时候的自己,浑身上下锋芒毕露,对于政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敢说敢做。

    但是慢慢的,他学会了收敛,学会了虚伪,学会了同流合污。

    王朗麻木的眼睛开始清明,仰望着那高大的建筑,王朗在心中说道:“希望郡守大人,不会和他们那群人一样。”

    “这家伙在哪块干嘛呢?磨磨唧唧的这是磨什么洋工呢?”

    相比于王朗不断的自我感动和激情澎湃,李荨昆就显得淡定的多了。

    他想要收王朗为己用的心思其实并不是太重,有自己在和系统在,李荨昆自信也差不到哪里去。

    “主公,王朗已经到了。”

    响亮的声音从三楼传来,李荨昆知会了一生,来到了三楼。

    三楼,就是负责谈论的地方,二楼,则是宴请的地方,只不过李荨昆条件不允许,他必须得低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