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天选之国1620 > 第237章 崇祯六年记事

第237章 崇祯六年记事

军内招募一些好苗子军士,由自己和卢象坤亲自教他们识字,读圣贤书典籍,还有一些军事典籍,把他们训练成为基本合格的参谋军官和军事训练人员。

    后来,又想到自己的知识面不够,他又打发卢象坤带领一些表现优越的参谋人员去东江镇的训练营进修,让社团的军事顾问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他的这个动作甚至给了刘星林一个启发,刘星林给执委会做了汇报,计划在大员的各个院校开设留学生班,招收来自明朝内地的留学生,这是后话了。

    事情发展果然如卢象升想象那样,他把天雄军训练好了以后,朝廷一纸调令让他来北直隶做按察使,天雄军只能留在当地,他也不能带走,不过他那时已经有三十余名幕僚人员了,这些都是他的参谋军官啊。

    到了北直隶,他首先就用文人的威势吓住底下那一群总兵、参将、千户官,然后派自己的参谋介入训练,同时改善兵丁的伙食,淘汰不合格的人,很快就把当地驻防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来了。

    从山西流窜过来的流寇还没有站稳脚跟,就被卢象升和一群幕僚带领的一千余军士打得落花流水,在西山的山沟沟里堵住了两万余流寇。

    卢象升处置了首要分子后,把俘虏的两万余流寇全部卖给了社团,这成了崇祯六年第二大宗的移民生意,而卢象升得到这些钱以后,也没有自己独吞,除了维持幕僚团队的开销以外,全部投入到了军队的装备和训练中去。

    但是他自己也留了一手,估计自己在任上也长不了,所以委托黄春平从大员购置了一百支枪弩,还有两门制式的灭火炮,让他暂且先别交货,等下次要用的时候再给他。

    黄春平奇怪他为什么不购买东江军用的改良佛朗机炮,他说了实话,因为估计和流寇的战争肯定是流窜和追击,而且战场往往在山区等复杂地形,佛朗机移动不便,轻便的灭火炮更为实用,改良佛朗机等以后和建奴交锋的时候再购买吧。

    卢象升在剿灭流寇以后,职务果然有了变化,和历史上不一样,他被派到山西担任巡抚,可以预见,流窜到山西的高闯王部接下来该倒霉了。

    崇祯六年,有两位内阁大学士在任上去世,一个是郑以伟,在六月份去世的,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在十月份的时候从任上去世,徐光启可谓是明末不多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他去世以后,西岸社委甚至派人去松江徐家吊唁,给予了这位明末思想家极高的评价。

    西岸社委的这番举动,收获了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的友谊,这个时空,由于毛文龙还活蹦乱跳的当着东江镇的镇东将军,就没有了李九成、孔有德发动的吴桥兵变,登莱之地平平安安,继续作为东江镇的大后方存在,孙元化也很滋润的当着登莱巡抚。

    孙元化在任上干了很多的事情,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铸炮,他筹集资源,铸造了大量的重型守城炮,秉承“国之重器,不假于人”的原则。

    不过社团还是和他做了许多生意,比如铸炮的铜材、铁锭就卖了不少,这些东西还是社团的质量好,而且数量充足,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

    而社团这边呢:刘星林已经卸任西岸社委的职务,和颜思雨以及自己的五个孩子,乘坐最大的玫河级船只,去本土担任新的职务去了。

    颜思雨也下定决心,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把事业暂且放到一边,麾下公司的控制权转移的转移,置换的置换,基本上卸下了所有的事务,安心陪着刘星林去美心镇相夫教子。

    跟刘星林一家同船过去的还有总参谋长吴宇一家,吴宇这个总参谋长自从上任以来,还没到过本土,不在美心镇办公,总觉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总参谋部也颇有微词,感觉自己好像没有主官一样。

    尽管西岸这边还需要吴宇坐镇,但是执委会还是把他调回去了,西岸的军事方面就交给俞春旺来负责。

    现在西岸社委驻地名义上还是马场港,实际上在淡江镇办公,俞春旺上来管西岸军事,还可以兼任大员安保公司总经理。

    西岸社高官的职务由王启山代理,然后王启山的外交部长职务就腾出来交给刘云飞了,可怜方永军顶着个外交次长的头衔却接不了班,谁叫人家云飞兄是元首的女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