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科幻小说 > 冥府摆渡人 > 第五十五章:华夏幻术

第五十五章:华夏幻术

    华夏国,自古民间邪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

    其中有一样,叫做幻术。

    华夏传统的幻术,充满变化,虚实难分。

    这种法术能够改变人的惯常认知,使人堕入幻境。

    典籍中也能查到幻术的记载——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写道:

    世有祝由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刀,种瓜、移井。

    《后汉书·陈禅传》也有关于幻术的记载:

    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肢解,易牛马头······

    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眼中,很熟悉,就是魔术。

    但其实魔术和幻术是不一样的。

    魔术不管有多夸张多不可思议,其背后都有着物理学、心理学、材料学、表演学等方面的科学依据。

    观看魔术的观众从来没有认为魔术是一种超自然力量。

    而幻术就不一样了,它背后拥有着神秘、奇幻的浓重色彩。

    并且,幻术,没有人能够找到它背后的科学依据,只有将其与神鬼联系在一起,才能将一切解释通顺。

    幻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它脱胎于古人祈神和娱神的神秘仪式,后来神权没落、王权崛起,幻术从祭坛走向宫廷,逐渐的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魔术表演。

    这其实就是一种让人目眩神迷光怪陆离的大型视觉表演。

    历史上称其为奇伟之戏,或烂漫之乐。

    《列子·周穆王》中记载:

    “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赅,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

    说的就是有一个化人从遥远的西方来到这里,他能够自由出入于滔滔大水和熊熊烈火之中,能颠倒山川,能移动城市,并且还能漂浮在空中,随意穿梭于世间

    所谓“化人”,就是说的现在的魔术师。

    后来,这种所谓的“幻术”从华夏流传到了天竺与古埃国。

    天竺的“通天绳”、“街头悬浮术”、等就是华夏幻术的改良产物。

    华夏是他们的祖宗。

    是他们的起源。

    而华夏的幻术师也发明了诸如“鱼龙蔓延”、“掷杯飞鸟”、“盘中钓鱼”、“穿墙而过”、“大变活人”等民间幻术。

    原始时期的幻术师都是专门的巫觋神职人员。

    这些人,都跟后来的三教有关。(三教:儒释道)

    历史上很多鼎鼎大名的高僧、真人和名士,都是技艺高超的幻术大师。

    他们的幻术,可不是魔术。

    是一种真的能迷惑人心智的法术。

    历史中真正会使用这类真正法术的,大有人在。

    三国时期的左慈、晋朝时期的郭璞、“八仙”之一吕洞宾,他们使用的都是真正的幻术。

    可是真正的幻术,自此失传。

    到了隋唐时期,表演性质的幻术发展到最高峰,取代了真正幻术。

    隋唐时期,幻术都是举国之力、耗资巨大,场面恢宏,无与伦比。

    那时一场幻术表演(其实是魔术)经常涉及到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人,耗资不计其数。

    最为出名的就是隋炀帝招待突厥可汗来朝时那场好大喜功的表演。

    隋炀帝为扬我中华之威风,在京城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幻术和歌舞表演。

    零八年帝都奥运开幕式的人数,还不到当年那场表演者的一半多。

    在这场浩大的表演中,出现了现在也能见到的传统魔术“黄龙变”、“神鳌背山”和“扛鼎臼翁”。

    这种幻术表演,从隋朝流传到了唐朝。

    唐朝著名皇帝唐玄宗对此尤为热衷。

    他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是来源于罗浮真人叶法善的一场幻术表演。

    电影《猫妖传》中有很多奇幻的镜头,看起来很是不可思议,其实它就是想复原大唐宫廷中那场如梦似幻、美轮美奂的幻术表演。

    但是幻术在帝王家的这种兴盛,并没有维持多久。

    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势衰微日盛,已经无力举办这种幻术表演了。

    失落于宫廷之后,幻术在民间崛起。

    在民间,改变了动辄上万人的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幻术。

    幻术,从宫廷走向了民间,从舞台走上了街头。

    这时候,幻术又有了一个世人更为熟悉的名字——变戏法。

    自此,人们都觉得幻术就是魔术,就是变戏法。

    但是,真正能迷惑人心、制造幻境的的幻术功法,一直在秘密的在人间流传!

    刚才,王有作就就进入了幻术师制造出的幻境之中。

    幸亏手机将他叫醒,他才从幻境中清醒过来。

    此时,王有作已经拉着谌奇走到二楼,在往上走,就要到了刚才幻境中遇到小孩的楼层了。

    不知为什么,此时王有作也有一点紧张了。

    他探了探头,往上看了一眼。

    还是黑乎乎的,还是静悄悄的。

    黑的吓人,静的可怕。

    ヽ(*。>Д<)o゜

    二楼。

    三楼。

    马上四楼了!

    他们没见到那个小孩!

    王有作心里稍感轻松。

    刚往上走了几步,他顿时愣住。

    脊背发凉,汗毛倒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