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签到在亮剑开始 > 第132章,进攻前的炮击

第132章,进攻前的炮击

    会使用大炮,当然也得会构筑炮兵阵地。

    知道小鬼子有飞机,袁朗选择在距离城南五公里外的,一处林子里构筑炮兵阵地。

    茂密的树林,是大炮最好的掩护。

    炮连富裕的人手也派上用场,稍加指导,基本的操炮没有问题。

    和前沿阵地的电话线也接上了,袁朗趴在树上,试图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他手中的望远镜倍速小,五公里的距离其实也看不太真切。

    一会儿炮弹打出去都是超视距,还得前沿的炮兵观察所通过电话报告,炮兵再修正。

    其实,袁朗此刻脑子里很乱,乱七八糟的想法冒上心头。

    二战转折点平安格勒战役,八成让他给整没了。

    不过,老李还是打了一次县城,换成了阳泉。

    虽然没有意大利炮,但是也没什么好可惜的。那个充其量七五毫米口径,比九二式步兵炮强不了多少。

    美国货比意大利货,要粗壮的多,威力也大的多。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还是华北反攻战中,攻打县城抗日武装使用的最大口径的火炮。

    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还没打赢,新二团就创造新纪录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在亚洲战场的缘故。换了欧洲战场,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大炮就是个弟弟。

    就比如四一年,苏联和德国打的那场最著名的要塞攻防战,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德国人动用了一千三百多门大炮。

    一二百毫米口径的是数量最多的,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也没多稀奇。

    德国人还拉来了四百二十毫米口径,和六百一十毫米口径的巨型臼炮。

    你以为这是最大口径的了?

    不不不,那想象力太匮乏了。

    为了对抗最强大的马克西姆-高尔基要塞,德军还调来了大名鼎鼎的八百毫米口径的多拉列车炮。

    一发炮弹重达七千一百公斤,顶得上他们面前三门半大炮的重量。

    换成九二式步兵炮,就是三十门。

    一炮干出去三十门九二式步兵炮,你告诉李云龙,看他相信吗?

    就像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日本人钢产量是五百八十万吨,而中国当年的钢产量只有四万吨,连对方零头都不到。

    八十年后,中国钢产量十二亿吨,比全球所有产钢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日本也有一亿吨,但只是中国的十二分之一了。

    八十年的改变,现在说出去谁信?

    没有人会相信的。

    在这个年代,中国人还只是想着如何赶跑侵略者,怎么建设家园填饱肚子,未来离他们太远。

    “顾问,前沿指挥所的电话。”炮兵连长招着手,呼喊袁朗。

    他紧了紧腰间的绳子,顺着树干慢慢的爬了下来。

    刚一接起电话,就听到那边李云龙爽朗的笑声:“怎么样,你的炮兵连准备好了没有?我这边可是都到位了,准备要发起进攻了。”

    要打了?

    袁朗听了也很高兴,“早准备好了,就等你消息。”

    李云龙等的就是这个消息,两门大口径的榴弹炮,还是头一回用。

    一百六十发炮弹,数量足够他造。

    再说了,回头旅长肯定要打劫,现在省个什么劲儿?那全给旅长做嫁衣了。

    李云龙兴奋的说:“那就先干他几炮,咱们也玩一把火力压制,给小鬼子来一个惊喜。”

    什么tmd叫惊喜?

    让以前一直占据炮火优势,很少挨炸的小鬼子,挨重型榴弹炮的轰击。

    这他妈就叫惊喜!

    八路军穷啊,以前发起进攻,充其量用轻重机枪掩护。

    今天有了大炮,必须抖起来。

    嘿嘿,袁朗也是怎么想的,“老李,我先打他二十发,让鬼子尝点荤腥。”

    挂断了指挥所的电话,他又拨通了前沿炮兵观察哨的:“炮兵一发矫正弹,注意观察。”

    袁朗这边一下命令,炮兵班长喊着口令:“装填炮弹。”

    “开炮!”

    绳子一拉,隔着目标五公里,二十公斤的炮弹“嗖的一下”飞了出去。

    在前沿指挥所,许多人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