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都市言情 > 人类大脑牧场 > 第十七章 物是人非,斑驳古村中

第十七章 物是人非,斑驳古村中

    “这一次大家考得都不错,挂科的那几位,警醒一些,你们的大学生活不该那么糜烂。”辅导员在上面训话。

    祝正微依旧在白天上课,偶尔看看世界里面的景象。

    他掩去了气质,用遮瑕膏挡住了那一颗泪痣,尽量像是之前一样日常作息。

    当然,他也在不断从课余时间之中寻找各种动物,拉入梦里,登陆自己的“生物根源数据库”。

    他有时候能走很远。

    去到隔壁城市的动物园,狮子,老虎,狼,熊。

    而这些较远的,祝正微把它们拉入登陆过一次数据库就算了,登陆“生物基因图鉴”,留下真实基因数据,成为世界的本源程序。

    至于捕获,当常驻服务器?

    动物的脑容量,能提供多少算力?

    还不如多找几个挂科的同学,让他们锻炼锻炼脑子。

    而这样一想,单纯的收集各种图鉴不抓获,简直是在玩精灵梦可宝。

    祝正微下午的时候,又打算出一趟城。

    不仅仅是顺带一路收集一些动物,还是想要彻底履行之前的一个想法,去现实的竹景村看一看,看看现实中的父母,以及大哥。

    毕竟虽然从小被抛弃,但终究是血脉相连。

    他想了想,戴上了口罩和鸭舌帽,露出了用遮瑕膏掩盖的泪痣,前往了竹景村。

    竹景村。

    老旧的建筑房屋周围长满了植物。

    近年来这里已经是留守村了,几乎已经是大半个荒村。

    山城市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城市,人口流失严重,连山城市都有许多壮年去外省打工,更何况这个本就偏僻的深山村子,也就村口剩下了十几户人家,还都是留守老人。

    下午的金色阳光静静照在大地上,一片静谧。

    几位教授从轿车上下来,看着这一切神色复杂起来。

    “爷爷,您慢一些。”

    伴随着呼喊声,一名漂亮女孩扶着老人缓缓走下车。

    郑林寿看着昔日的建筑景象,破碎又熟悉的零散记忆奔涌上脑海,“那么多年过去了,张质先生的村子一切如旧。”

    另外一名老教授目光带着浓浓的缅怀,“是啊,一模一样的建筑,却已经斑驳了,有些也已经倒塌了。”

    “爷爷,您来过这里么?我从未听您说起过。”郑微微搀扶着老人,有些好奇道。

    她从小听着爷爷的故事长大,从未听说过这里。

    他们虽然都是山城市本地出生的人,附近村庄基本都来过,竹景村虽然路过几次,却实在没有听爷爷说起过有什么渊源。

    郑教授道:“也是这几天,偶然听到了学院外的一些趣事,一个有泪痣男人的都市传说,才在夜里零零散散想起了一些年轻的记忆也或许是忽然莫名其妙的这几天里,本来快老年痴呆的脑袋清醒了不少,回光返照吧。”

    大脑忽然变得清醒,是大脑挖矿锻炼过的原因。

    “人老了,总是喜欢缅怀,不由得想起了尘封的记忆。”老人笑了笑,露出一丝缅怀,“我们三个曾经中年的时候,被迫知青下乡,在这里有一段因缘,拜了一名这里的前辈为师,所以来看看。”

    记忆很零散。

    他们不断仔细琢磨,回忆,最终随着潜意识,合理化一些矛盾的记忆。

    似乎由于某些意外原因,导致他们几位的“理世界”的一些根源梦泄露到现实,他们已经分不清梦和现实的某些片段。

    “是啊,那是一位值得敬佩的恩师,可惜,我们才追随他十多年,就被他赶走了,回到了城里。”

    这一位老人说道:“断绝关系后,老死不相往来,后来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并不清楚。”

    “啊?”

    郑微微费解。

    想不到竟然还有这一段隐秘过去。

    爷爷可是全国化学领域都有名的教授,对于化工领域的贡献巨大,徒弟在各处大学任教,不少相关专业的学生都算是爷爷的徒子徒孙,也是这几年退休了才回山城大学养老。

    她有些好奇连爷爷这般人物都敬佩的这一名老先生,到底是何人了。

    那个时代很混乱,听说奇人异士很多,也有很多混乱的场景,知青下乡,总会让人感觉会发生不少故事。

    “爷爷,我可从来没有听您说起过呢,您可一定要说一说!”郑微微的嘴巴很甜,搀扶着爷爷往前走。

    几位老人一路行走,满是回忆的看着村落。

    一些道路已经彻底荒芜了,郑微微拿起了柴刀在前面砍掉一些荆棘和野草,才勉强开出一条路来。

    他们走过一条青苔遍布石板桥,仰起头,看向了一座山。

    那一座山峰依旧翠绿青葱,是当年的模样。

    郑林寿心中感慨,指着山道:“记得当年老师,几乎每年都带我们上山,去见一名隐居的前辈。”

    “我们还记得那位上山隐居的先生,还考效我们几个学识,我们傻傻的,楞是答不上来,十分汗颜,于是我们后来对自己的学生都很严厉。”

    “几乎每一年,老师带我们上山问候,之后的十几年里每次下山又欣喜又落寞,患得患失。”

    “直到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