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 183 大小社会(第一更)

183 大小社会(第一更)

 那从个人来说,村民和小股东的身份只能二选一,这年头恐怕没有一个会选择村民这个身份,只会是小股东。

    之前四个队的分红砸脸上,别人在外面上班大半年也就这个数。

    深入思量之后,邵卫东不由得想到“田氏代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等典故,但寻思着张浩南也没到那个地步,索性就不多想,顺其自然好了。

    离开的时候,邵卫东韩荇两夫妻给了几个人一点小礼物,其实就是包好的馄饨……吃不完兜着走。

    樊素素拿得更多一点,因为邵卫东还专门准备了一摞历届状元讲义给她。

    “樊素素你还有提高的空间,说不定能冲个省内三百名。到时候,考上京城大学,也能报个喜。”

    “我想去建康大学。”

    “那讲义还给我,你现在去考应该够了。”

    “……”

    讲义当然还是带走了,邵卫东送他们离开之后,上楼看着赵飞燕送来的购物卡、礼品卡就发愁。

    “要不给你老爹吧?”

    邵卫东想了想,看着韩荇问道。

    “我不能上街的吗?”

    “你自己用啊?”

    “真是稀奇了,我也去买点化妆品护肤品不行吗?”

    白了一眼邵卫东,韩荇忽然看着他,“对了,张浩南说转户口的事情,你怎么看?真的从城里转到乡下去啊?”

    “你觉得张浩南怎么样?”

    “别人家子女对父母,也就这样了。”

    “那就不好了。”

    双手一摊,邵卫东完全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又不吃什么户口,房子市区也有了,转到乡下也没什么问题。”

    住房、教育、就业、保险……现在一样不缺,户口的重要性对邵卫东而言就是零。

    他相信张浩南的头脑和眼光,这小孩赚钱有一套的,不可能做亏本生意。

    回到乡下之后,又难得休息,吃饱了的樊素素回房间睡了个午觉,姑侄二人则是跑二楼客厅看电视,张浩南趴沙发上让赵黛按一下背,就这么难得享受一个下午的安逸。

    明天一早就要返回建康,不过张浩南还有事,所以只有仲晓慧跟着她们两个走。

    至于事情,倒不是开会,而是去江皋市跟江皋市农业局签个意向书,搞个长江农业论坛,“沙城食品”将会是农业论坛的第一协作单位。

    目前“沙城食品”已经跟沙城市农业局签了意向书,每季度都会组织一次政企农业相关机构的农业发展讨论,主要是对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探讨,以及如何增加基层农民的收入。

    想要加入的不是只有江皋市,还有皋东县、骥江市以及金仓市。

    金仓市农业局主要是因为“大桥肉松”的出现感到头疼,另外三方就很朴素,因为“长江农业论坛”的第一协作单位“沙城食品”,已经打算再复制一座“大桥养猪场”。

    因为是第一次复制,同时这也将会成为“沙城食品”拥有的第一座养猪场,所以知道这个项目的各县市农业局,都很清楚“沙城食品”必然会增加资源倾斜。

    争夺和公关,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知道“大桥养猪场”是超规模培训员工,新开养猪场之后,根本不愁工人短缺问题。

    江皋市农业局因为跟沙城交流频繁,部门领导多有同出一脉的,所以也清楚在大桥镇这里,还有“老带新”的传统,到时候新增的养猪场,必然也不会少了这个流程。

    那么要是养猪场落户,不仅仅是第二年上税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起码还能提供三位数的本地就业岗位。

    这不是个小项目,不管是出于竞争态度的金仓市、骥江市,还是说想要拉动经济的江皋市、皋东县,都不会说什么都不做。

    张浩南的私人电话没有被打爆,但丁永每天电话接到手软。

    车队从“崇沙汽渡”到了崇州之后,就直奔向西前往江皋,路上,张浩南接到了张直勤的电话,说是“沈家农产”的门市被工商查封之后,张浩南满意地笑了:“那几个瘪三,记者拍照没有?”

    “拍了,今早报纸上就有。”

    “请江皋的本地朋友也吃个饭,顺便跟他们说,往后沈家不会再欺行霸市,大棚只管放心种,菜也放心卖。”

    “对了,冒老板答应上岸,托我问问看他能做点啥。”

    “他没案子在身上吧?”

    “没有,也是吃辛苦饭的,黄沙生意他能弄个一拖拉机打打折就顶天了,大生意跟他无关。”

    “那就问题不大,你先面个试。之前你在江皋这里有个战友不是刚下岗吗?叫过来让他弄个驾照。”

    “好。”

    挂断电话之后,在江皋市的休息区,张浩南顺手买了几份《江皋日报》,准备返回沙城的时候给丁永,然后让他给挨打的员工看看报纸,陶冶陶冶情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