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 第三六八章 刘备的信仰,关家军的前世今生!

第三六八章 刘备的信仰,关家军的前世今生!

沙,赴沔南计划与黄承彦一叙…想要谈谈黄祖死后,如今这纷乱的荆州局势,黄家该何去何从?

    同时,随着箭术的精湛,黄忠越来越意识到,他手中弓箭的那一百五十步的射程,已经完全无法发挥出他的箭术,甚至限制着他的发挥。

    黄忠想要向黄承彦这个同族中墨家机关术的传人…求一把能射的更远的“强弓”,进一步的发挥出他的箭术!

    之后,黄忠与儿子如愿到了沔南,也见到了黄家的这位有名的名士黄承彦。

    黄忠问出了第一个问题,黄家该何去何从?

    黄承彦告诉黄忠,黄家还没输,他的女婿诸葛亮依旧在支持大公子,还拉上了刘备这个助力,黄家中兴有望,让黄忠去江夏,替刘琦统领黄祖的那支江夏黄家水军,将兵权握在自己手里。

    之后,黄忠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那能射更远的箭…

    这个…黄承彦爱莫能助。

    一百五十步,已经是这个时代弓弩的极限了,莫说是黄承彦,就是换作这个时代的任何人,也不能设计出超越这个距离的弩矢。

    当然,这本只是一个小插曲。

    黄忠也算是不虚此行…就带着儿子回去。

    可天不遂人愿,还没有到江夏,在一处树林时,黄忠的儿子突然高热不退,黄忠去打水为儿子降温。

    不曾想,听到了林间的虎啸声,往回跑时才发现一只猛虎将他的儿子按在爪下…

    黄叙是黄忠老来得子,自幼因为体弱无法习武,那时也才十三、四岁,更发着高热…哪里是猛虎的对手?

    而这时候,黄忠距离猛虎有两百步,他根本来不及救儿子!

    那时候的黄忠冷静下来,弯弓搭箭,可第一箭射出…是一百五十步的极限,却并不能射中猛虎。

    第二箭趁着风势,黄忠射出了一百八十步的距离,依旧距离猛虎差一点…

    而就在这时,猛虎已经咬断了黄叙的脖颈,等黄忠冲上来时…第三箭方才射中猛虎的屁股,猛虎方才仓皇逃窜。

    可黄忠再赶到儿子身边时,哪里还有气息?

    黄忠悲痛欲绝…

    他望着那射落在不远处,距离儿子这边只有二十步的箭矢,他痛苦不已,懊恼不已!

    他超越了太史慈成为了天下第一神射手。

    可哪怕这样,他依旧没能救了他的儿子!

    他甚至在想,如果…如果沔南同族的黄承彦能制造出那超过两百步距离的弓箭,他…他一定就不会再失去儿子!

    从那时起,黄忠伤心欲绝,再也无心于黄家的氏族之争。

    他没有去江夏投靠长公子刘琦,他抱着儿子的尸体回到了长沙,将儿子安葬。

    然后…一直就待在长沙!呆在儿子的墓前。

    甚至再没有与韩玄去争夺兵权的想法,每日得过且过,一如行尸走肉一般…

    失去儿子的他,已经是心灰意冷…

    二十步!

    便是这弓箭射出的,差的二十步,让江夏黄家水军少了一位能接替黄祖,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的统领。

    便是这二十步,让江夏黄家水军,从刘琦的手中直接过渡到关羽的手中,成为了如今关家军的前身!

    也便是这二十步,才有了本是中郎将的黄忠,因为跟随韩玄带长沙投降曹操,被曹操封为裨将军…

    也才有了传唱千年的——关公战长沙!

    二十步…

    这些年黄忠心头的恨唯独是这“二十步”,这二十步彻彻底底的毁了他,毁了他的儿子!

    也正因为如此…

    当此刻,当他听到张星彩讲述的这沔水山庄,这眼前的一驾驾“劲弩”,它们的射程能超过三百步、八百步时,难免让黄忠回想起这一抹不堪回首的故事。

    这也是黄忠格外留意…这些弩矢射程的原因。

    “这蹶张弩是射的远,可却需要用腰、腿射出,若是弩阵还好,一人使这蹶张弩,单单命中都是难事,此前能射杀庞德三万多兵也是因为出奇制胜,灵活性还是差一些,差一些。”

    作为神射手的黄忠在品评着这些弩,“还有这八牛弩,目标太大了,真遇到强悍的对手,还没摆到射弩矢的地点已经被一队骑兵给冲杀过来了…”

    说到这儿,黄忠亮起了他的弓,“依我说,还是弓好,灵活,可以骑射…唯独美中不足的是这射程太短了,若是能再长一倍,那老夫只需一支弓就足够射中那曹仁、庞德的面门!”

    黄忠的话有些太满了…

    若是别人这么说,一定会被人觉得是神经病,可若是黄忠,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荆南…、

    不,大汉第一神射手,这名头,还是足够让人信服的。

    哪曾想,黄忠这话方才脱口。

    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从他的身后传出。

    “汉升,这话可是你说的?能射五百步的弓,够不够你射中那曹仁、庞德面门的?”

    随着这道声音,黄忠、黄月英、张星彩、夏侯涓悉数扭头…寻声望去。

    却见得一个身披穿皮衣,腰挎酒壶,一派风流隐士形象的老头从一处工房中走出,正是黄承彦。

    俨然…他方才听到了黄忠的话,故而也以这话激他。

    说起来,黄祖死后…两人匆匆一面后,足足有十年没有见面了…如今看来,黄承彦老了,黄忠也老了…

    可莫名的,两人眼睛里好像都有光,都有无比期待的事儿。

    “融老头(黄承彦的名)…”黄忠一声呼喊,仿佛因为儿子的缘故,他心头有万般话语,有万般哀思,可他还是沉吟了许久,将一切再度埋回,他只是吟出四个字:“好久不见。”

    反观黄月英看到父亲,连忙惊呼道:“爹,找你半天了!”

    哪曾想,面对女儿的呼喊,黄承彦一扭头,做出一副高冷像,他一捋胡须,语气中带着几许低沉,几许女儿家才有的幽怨:“我在这儿很好,你莫找我,还是你找你那夫君吧!”

    这话,就有几分酸酸的味道了。

    俨然,黄承彦这老头,还吃着女婿的醋呢?

    是啊…

    诸葛亮那臭小子把女儿给拐跑了,就剩下他黄承彦一个“空巢老人”,若不是因为关麟那臭小子,他还不知道多寂寞呢!

    …

    …

    蜀中,宕渠,一间书房中。

    一张桌案,刘备与王平分坐两旁…

    王平惊愕于刘备的胆力以及对他的信任,竟支身来此,没有带一个随从。

    两人已经聊了一会儿,谈及的话题自然绕不开賨人部落。

    此刻的刘备正在侃侃而谈,“王将军哪,你勇武过人,又忠义可嘉,你无论是在曹魏还是在我身边,都会被委以重任,可你又想过你的这些族人么?”

    “你们前途往关中,这数百里秦岭怎么过?到那边生活习性不同又该如何?路途上医疗怎么办?有妇孺老人得病,没有大夫怎么办?被关中人仇视怎么办?耕地不足,被人欺负了又怎么办?”

    “你们不想留在这宕渠么?这里是你们的部落,是你们的家呀!你们在这里,有衣穿?不用挨饿?还有,在这里…你们的手下将士们的子女,会一代一代的待在这里,建设这里…我也会帮你们建设这里!你们要子女出去,我为你们修建官学,让你们的子女学汉人的书本,你们不想出去,我为你们修建医署,让汉人的医署救助你们。”

    “在我看来,迁徒出去也好,留下来也罢,这些不该是我刘备或者是曹操决定的,而是你们自己…不论你怎么选择,我都不想让你们部落因为大汉与逆贼曹操的战争而分崩离析…更不想让你们在战场上族人相残,亲者痛,仇者快!”

    刘备的话很平静,却在平静中,在字字句句中透漏出的是賨人部落最迫切需要的。

    是就要因为选择曹操还是刘备而部落的分崩离析!

    也正是这一番话让王平深深的低下了头。

    让他意识到,他此前带着少量族人投靠曹操,乃至于帮曹操迁徒百姓的做法,是多么的天真,对部落造成了何其大的伤害?

    刘备的话还在继续,“备虽不才,却有横行天下之志,有开疆拓土之愿,有灭曹兴汉之能,有爱戴下属之义,有忠君尊上之德,有爱民如子之仁,有外战内治之才!”

    “试想一下,待得你与你的部落归于我,助汉一臂之力,到时…立下不世之功勋,朝廷岂会吝惜封赏?朝廷岂会不给予王将军一个将军之衔,而王将军这些族人,也将受到最大的优待!”

    “退一万步说…待他们解甲归田,乐享天伦时,他们就可以告诉他们的孩子们,他们是曾经将曹贼驱除,中兴汉室的一员,他们的功勋,他们的威名响彻大汉十三州,人人提起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他们可以骄傲的说,他们的统领是你王平将军哪,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你的这些族人,你的这些部落,他们才没有枉费来这世上走一遭!”

    振聋发聩,澎湃激昂…

    刘备可不止是会哭,他更会建立信仰。

    他知道…他刘备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这一路上经历了这么多的艰辛坎坷,可这么多兄弟不离不弃,靠的不是他的魅力,而是他建立起来的——信仰!

    刘备的兵,刘备的将,从来不缺信仰!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