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 > 第二百八十一章,集贸市场(求订阅▄█?█●)

第二百八十一章,集贸市场(求订阅▄█?█●)

领导汇报工作呢,昨天只是简单汇报了一下,现在是详细汇报,估计中午回家吃饭吧?”

    他自己也不确定中午是否可以回家吃饭,所以才用了疑问句。

    “那你快去快回吧,可不能再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了,让大家担心你。”

    周红梅的话,让许多年有些尴尬。

    之前他离开的时候,又不是没有明说,只是没有具体说明回来的时间罢了。

    分别亲了小豆包她们一口,许多年这才离开家里,直奔粮食公司。

    到了公司之后,他很快就被彭志刚等人给包围了。

    “许多年,你快说说,你都干嘛去了?昨天没逮着你,可憋死我了.”

    “没错,我也很想知道,听老高和赵队说,你去了港岛?快跟我们说说,那地方好不好?”

    “不对啊,许多年你怎么没带礼物回来呢?”

    “大家都别吵,我想知道你小子这次立了多大的功劳?我可是听说赵队去找领导好几次了呢”

    众人七嘴八舌,几乎都化身成为八卦之王了。

    许多年也不反抗,等他们说完了,他再说。

    只是,他也没说出来,赵君遥和乌文浩都到了,得,没机会说了。

    不过,赵君遥直接说了,推迟训练时间,大家伙聊聊。

    眼下年底了,再有一天,后天就是除夕了。

    除夕肯定是要放假的,许多年的话,等下就可以直接放假了。

    毕竟按照正常执行任务的惯例,根据任务时间长短,可以有几天的假期。

    接下来的时间,许多年简单说了一下他在港岛的事儿,枫叶国的事儿,没说。

    没办法说,因为需要保密。

    之前他跟高镜朗两人去阳光之城的任务,果然没有三等功,或者说一个功劳都没有捞着。

    简单来说,就是公费旅游了,去散心了。

    尽管这样,许多年还是挺开心的。

    没功劳也好,有功劳的话,其实也意味着出现伤亡的可能。

    聊完这些,许多年又被赵君遥喊去办公室,两人聊了一会儿,然后他才离开了粮食公司。

    离开粮食公司之后,许多年便直接回家了。

    有这个时间在外面闲逛,还不如回家猫着呢。

    不过,到家之后,许多年并没有真的一直猫在家里。

    客人倒是来窜门了,比如九十五号院的那些邻居,一个个都跑了过来。

    以前咋没发现这些邻居跟他们老许家的关系有多好呢?

    懒得跟这些邻居唠嗑的许多年,吃过午饭之后,抱着小豆包和小团子,带着小梅她们这些小屁孩一起出门去了。

    先是去了一趟街道办。

    不是来这里办事儿,只是跟王主任她们闲聊,顺便送点东西。

    离开京城一个多月,总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吧?

    王主任她们对于许多年的到来,十分惊讶。

    还好现在年关了,没什么工作,要不然还真没法跟许多年唠嗑呢。

    小豆包俩孩子被王主任她们轮流抱着,小家伙居然不怕生?

    “哥你是不是好奇小豆包她们为什么不哭?”小梅笑嘻嘻地问道。

    接着不等许多年回应,她自己直接说了出来。

    原来在他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王主任她们也经常去北河胡同那边窜门聊天,差不多把许多年家当成了街道办的第二个办事处了。

    既然是熟人,那么小豆包她们愿意被王主任她们抱,也就不奇怪了。

    听到这里,许多年这才释然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的情况啊,要不然怎么会那么奇怪。

    毕竟小豆包俩孩子还是挺认生的,陌生人想要抱她们,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派送完从港岛买回来的一些吃食,其实就是食品厂加工出来的零嘴,也一样,都是用油纸包裹的。

    这个时代,大部分食品都是油纸,塑料袋并没有开始普及。

    一是成本问题,二是安全问题。

    水果不多,因为本身也带不回来多少,就不那么惹眼了。

    在家自己吃吃还没什么,拿出来送人,就有些惹眼了。

    从街道办离开之后,许多年他们一行人又去了百货商店这边。

    买东西不是主要目的,而是逛街,体验一下年味儿。

    虽说六一年是困难时期,但大家的日子还是照常过,该干嘛干嘛。

    “小梅,你们有没有去过乡下的集市?”

    逛着百货商店,许多年想起了集贸市场,不由有些心动。

    现在是年关,既然集贸市场开放了,那么肯定有很多人在逛街吧?

    并且,肯定有不少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生产队的山里人,肯定会拿一些山货出来交易。

    既然这样,那么集贸市场肯定会十分受欢迎。

    按照指示信上面的说法,城镇附近的消费者个人是可以参与集贸市场的。

    既然这样,那么许多年他们这些个人也是可以参与进去的。

    即便在城外,那也没有关系啊。

    “哥,我们现在去么?”

    小梅一听,顿时两眼放光,小倩她们这些孩子也都欢呼了起来。

    百货商店虽好,但毕竟偶尔还能来逛一下,但农村的集贸市场,她们可都没有去过呢。

    之前也就算了,毕竟没人带她们去逛。

    但是现在不一样啊,许多年可以带着她们过去啊。

    “现在也不早了,估计过去的话,人家都收摊了吧?”

    摇摇头,许多年如是说道:

    “我们明天去逛吧,明天早点吃饭,早点过去逛逛。”

    毕竟不是鸽子市,肯定不用很早起床过去。

    耶!

    小屁孩们全都欢呼了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引得附近逛街的人群,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

    在百货商城逛了一个下午,大家意犹未尽地回到家。

    转过天,一大早的时候,小屁孩们吃过早餐之后,全都来到了北河胡同这边集合了。

    周红梅、姚春喜、胡美凤、范招娣等人也都跟着一起去,许百年也一样,只有老四他还在拉板车。

    年关的时节,很多人对板车的需求更大了。

    特别是一些攒了一年、两三年的票、工业劵的人,要购买缝纫机、冰箱、电视机等大件,一般都会找板车。

    并且越是年关,也有很多人趁着这个时间结婚、订婚,那肯定得提前置办好婚嫁的大件物品。

    所以,许千年虽然也很想跟大家一起去农村集贸市场凑热闹,但还是先工作吧。

    尽管说这拉板车的生活,赚不了多少钱,可是养活他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最近这小半年来,他和他三哥都是在许多年家吃饭。

    他自己拉板车赚来的钱,本来是想给许多年的,但后者没要。

    然后他怕自己存不住,或者丢了,直接上交给周红梅帮忙保管。

    就这一点,许千年确实是一个很老实的人。

    一家人出门,不是坐公交车,而是走路。

    许多年是想坐车来着,奈何周红梅说了,反正也不急,而且就是几公里的事儿,走一走又怎么了?

    后者都打听过了,城郊之间的集贸市场,在西直门外就有一个蛮大的市场。

    大妈们对于京城的风向是非常敏感的,她们可是掌握着很多信息的。

    “西直门外的那个市场,叫白石桥村,听说每天都有很多人去那边交易.”

    大家走在马路上,孩子们被大人们护在中间,周红梅一边走一边说。

    “现在整个京城开放的农村集贸市场总共有十八个,听说有些地方的市场也准备开放呢”

    “现在最大的市场是白石桥村和双桥村.”

    提起这些,周红梅便如数家珍,在这一点上,胡美凤和范招娣两人拍马也赶不上。

    尽管胡美凤最近在家带孩子,经常也跟很多大妈聊天,范招娣就更清闲了,除了洗衣服做饭,孩子也不需要她带,有更多时间闲扯淡了,但还是不如周红梅。

    许卫兵这个小家伙是他哥许卫东带着的,毕竟这孩子还差两月就满两周岁了,能跑能跳了,见天满大街跟在他哥身后。

    所以压根儿就不需要范招娣操心。

    周红梅现在是搬到北河胡同了,阎大妈、王大娘、易大妈等这些邻居,以及附近几个大杂院的邻居,都上赶着来找她聊天呢。

    所以,很多消息就传到周红梅这边了。

    一家人听着周红梅的话,也各自小声聊着天儿,结果,这都走了老半天,还没到。

    “妈,到底还有多远啊?”

    小梅哀叹不已,许多年心底在笑,表面上却什么都没有说。

    老太太的话,岂能简单听信?

    还几公里路程呢,光是从北河胡同这边走过去西直门,就快五公里路了。

    到白石桥村那边,少不得六七公里啊?

    “这才走了多久啊?快了快了。”

    周红梅有些不耐烦地说道,真是的,打断她说话,让她都没有继续往下说的兴致了。

    “我们都出来西直门了,虽然城门拆了,但我还记着呢.”

    京城的城墙是从一九五三年陆续拆除的,到一九五八年这个时间节点,陆续被拆除了二十三点三公里的路段。

    而城墙被拆除的时候,小梅已经八岁了,早就记事了。

    甚至,那会儿,她还经常跟院里邻居的其他小孩一起跑去那边玩耍呢。

    城墙被拆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垃圾,京城不少半大小子、丫头片子这些,都想去捡便宜。

    然而,这些孩子们也只是白折腾。

    大部分木料全都被收走了,就算被破坏掉的木料,也是被垃圾场收走了,外人根本拿不走。

    因为当时的京城,急需发展经济,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改革的重点,便需要开阔土地腾地方建设工厂。

    此时京城内居住的市民,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内的胡同里。

    考虑到城市居民通勤需要,以及建设工厂材料运输的便捷性,拆除城墙便成了相对损耗较小的选择。

    除了以上的交通发展和城市规划这两个重点之外,城墙被拆,也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

    此前许多年在设计院任职的时候,就知道那些很多被拆除下来的石料,全都没有被抛弃,而是被合理利用了起来。

    当然了,那些精湛的箭楼雕刻木料等,只能在各部门的仓库里积灰,没有什么用处了。

    “应该查看快到了。”

    许多年笑着说了一句,他身后背了小豆包,身前挂着小团子,还抱了小不点,都没喊累呢。

    其实他也不想让自己那么累的,毕竟周红梅她们都在旁边呢。

    只不过,孩子们都很黏着他,那也没有办法。

    加上他力气大,也无所谓了。

    众人再走了一段路,终于看到市场的人影了。

    小梅、小倩她们这些丫头片子顿时大声嬉笑着先跑了,气得身后的周红梅连忙让她们别跑那么快,注意安全。

    人贩子在五十年代的京城,还是存在的,不过并不是很多。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这个情况就稍微有点变化了。

    主要是这个时期,农村有很多直接送女孩的事情发生,因为养不起了。

    不过还是存在人贩子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当然了,周红梅说的注意安全,也不仅仅是指可能出现人贩子,也说其他可能出现的意外。

    农村集贸市场是自由贸易,人很多,这意味着很乱。

    “真热闹啊!”

    许多年带着激动好奇的孩子踏进市场,目光在四处游离,寻找着可能自己需要的东西。

    早在去年十一月,农村集贸市场恢复后,城郊一度出现了自由市场。

    但大部分出售商品的更多是无照商贩,就是那些鸽子市的二道贩子们。

    风吹起来的时候,大部分时候都是这些二道贩子们第一时间入场的。

    而这些人进入市场出售的商品就千奇百怪了,他们是把倒买倒卖玩出花活儿了。

    明明指示信里说得很明白,不允许远距离运销、转手倒卖、投机倒把等,只允许在所在地集市上出售自己的产品或者购买自用的商品。

    二道贩子们是把农村集贸市场当做了鸽子市呢,所以玩得很嗨。

    但一月份的时候,这些自发形成的集贸市场就被取消了,只留下了正府规定的市场。

    白石桥村市场便是目前十八个市场之一,也是京城目前最大的市场之一。

    里面摆摊的人还是蛮多的,但也不如一月份之前那般热闹了。

    “哇,这里有卖对联的”

    “咦,这两只兔子好可爱啊”

    “那是什么?好小的鹿呀,啊,是狍子啊?什么是狍子啊?”

    小倩、小蔓她们这些孩子,叽叽喳喳的说着,姚春喜她们就在旁边看着。

    不过大人们更多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就是怕她们突然消失不见,那就很麻烦。

    市场上,卖的东西很乱,大部分卖的东西都是农副产品。

    鸡蛋、老母鸡、小野猪、自制扫把、畚箕等等,反正都是农村较为常见且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的商品。

    但是许多年比较好奇的是,农村不是大锅饭么?

    那些老母鸡是怎么来的?

    他蹲下来询问,人家老伯直接笑着应了一句,“我是在山里来的,我们那边东边一户人家,西边一户人家,根本就没办法吃大锅饭。”

    “那您是怎么来这里出售商品呀?不怕被抓么?”

    “现在谁抓你啊?我们那边是山里,哪有市场啊?”

    老伯没有丝毫生气,反而依然微笑着聊天。

    在他面前的摊位上,一共摆放了一只老母鸡,还有十来个鸡蛋。

    根据之前割尾巴的要求,那么每家每户只能养两只家禽,这规矩是铁律。

    那么这位老伯恐怕是想要卖掉一只老母鸡,另外一只老母鸡可能已经孵化了小鸡吧?

    许多年没有再询问,再问的话,就真的是找事了。

    现在市场开放,加上又是年关,没人会来查得那么严谨。

    何况,老伯既然是住山里的,那么情况特殊,也很正常。

    市场巡逻的那些袖章队,人家逮的是那些倒买倒卖的人,特别是那些卖票的人。

    “同志,劳您驾,这老母鸡和鸡蛋,我都要了。”

    这些都是好东西,正好过年,杀了炖鸡汤,给秦淮茹补补身子。

    说实话,秦淮茹嫁给他也两年多了,每天吃得也不少,特别是坐月子的时候,老母鸡、鸡蛋这些可没少吃。

    但身材还是跟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皮肤也是水嫩水嫩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经常做填空题的关系呢?

    老伯闻言,顿时非常高兴,蹲下来聊价格的时候,问起了粮食的事儿。

    按照常理来说,山里人应该不缺粮食才对,毕竟他们都不是吃大锅饭。

    所以他们是按劳分配。

    加上他们自己在山里,经常还能捕猎山里的小动作,打打牙祭。

    不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谁知道人家背后的家庭会是怎么样的呢?

    “同志,我可没有带粮食过来,我这儿就只有钱和票。”

    “也可以。”

    看到许多年提了一嘴粮票的事儿,老伯十分高兴。

    接着还解释了一句,“我这是给我在城里的女儿准备的粮食.”

    许多年默然,或许这又是一个跟秦淮茹、范招娣差不多的农村姑娘,一门心思想要嫁到城里吃商品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