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37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37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且大理寺狱的条件,在唐代监狱里面是比较好的,看守也比较严密比较规矩,受到外来的干扰比较少,不会让某个被关押的戴罪之人,随随便便就被狱卒毒死之类的事情发生。

    更不会让犯人在监狱里病死!

    哪一环出了问题?

    方重勇陷入沉思,也顾不得自己现在身上也是馊味,看起来没比严庄好多少。

    正在这时,监牢的门被打开,穿着黄色宫服的高力士,双手背在后面走了进来,若有深意的看着方重勇。

    “走吧,圣人有请。”

    高力士轻声说道,语气平静淡漠。

    他们这样在皇帝身边服侍的人,已经养成了一种喜怒不形于色的职业习惯。有时候语气冷淡并不代表心情冷淡,只是习惯了而已。

    “长者来得可有点晚呀。”

    方重勇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笑道:“我原以为一天就能出去呢。”

    “再多嘴,只怕要关一年了,还不走?”

    高力士笑骂道。

    “这就走,这就走。”

    方重勇跟在高力士身后,然后在严庄惊愕的眼神中,缓缓走出了大理寺狱的监牢。

    “人与人的差别,为什么这么大?”

    严庄看着方重勇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哀叹道。

    方重勇并不能听到此刻严庄心中的无奈与酸楚,他跟着高力士上了牛车,然后来到兴庆宫内,两个漂亮的小姐姐给他洗了一个时辰的澡,然后又换上舒适的锦袍。

    这件衣服是用白色丝绸裁剪缝纫而成的,其材料来自河南府(治洛阳,今河南洛阳)进贡的文绫,价格不菲。

    衣服上绣着一种名为“狩猎文锦”的花纹。

    其中有骑射的人物、飞奔的走兽、飞翔的瑞鸟以及点缀其间的树木花草,都集中在圆形的团花之中。

    团花外面,点缀着串珠形的图案,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这类统称为“联珠团窠纹”的纹样,乃是此时在贵族中流行的装饰图案。

    从这两位小姐姐口中得知了这些信息,方重勇已经不敢去问这件衣服要多少钱,要花多少人工了。

    总而言之,贵族的事情,很多时候不能用钱来衡量,逼格才是他们的追求!

    更让方重勇震惊的是,他不需要自己穿衣服,有两位漂亮小姐姐帮他穿!无聊的时候,他向这两位漂亮小姐姐打听了一下,类似她们这样的人,皇宫里还有多少?

    得到的回答是:“或有一万不止”。

    于是方重勇就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或许这句话并不是什么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对于宫廷奢靡的真实描写。

    在这两位漂亮小姐姐的引导下,方重勇走进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内,就看到一个穿着深蓝色圆领长袍的中年男子,正在跟高力士闲聊,二人有说有笑的样子。

    不用说,这位就是李隆基了。

    方重勇心中忍不住感慨,李隆基这位皇帝,争议实在太大了,已经大到一言难尽的程度。

    “见过圣人。”

    方重勇对着李隆基躬身行礼道。

    “你何以知道朕便是天子呢?”

    李隆基将手里的曲谱放下,看着方重勇询问道。

    “能在这与高将军闲聊的,如果不是圣人,还能有别人么?”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必拘谨,要砍你脑袋,早就砍了。说说吧,你为什么要把李瑛他们下葬。还是说,伱根本不知道你父亲是什么身份么?”

    李隆基颇有怨气的问道。

    “回圣人,某不过是觉得应该让死人入土为安而已。被废被赐死的亲王,亦是皇家的脸面。皇家的脸面就是圣人的脸面。”

    方重勇继续行礼说道。

    “算了,念你年少无知,此事便作罢,朕不再追究了。不过跟你一起胡闹的那几个应考的士子,朕已经决意让他们今年科举落榜,再有才华,今年也不录用!”

    李隆基摆了摆手说道。

    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方重勇是个半大孩子,又是潜邸亲信的儿子,搞出事情来,如果没有造成恶劣影响,是可以原谅的

    而张巡等人,已经是成年人了,还是参加科考的士子,居然参与进来胡闹。小孩子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么?

    只是将这些人从科举中第名单中抹除作为惩戒,便已经是看在方有德的面子上了。

    “谢圣人恩典。”

    方重勇继续躬身行礼,态度非常谦卑。

    “过几日,你去国子监读书去吧。整日闲得无聊,容易惹是生非。”

    李隆基淡然说道。

    诶?

    “国子监?”

    方重勇一愣,他还没搞明白这地方到底是干啥的,只是感觉很耳熟。

    “你这个年纪,不读书,还想做什么,你又能做什么?”

    李隆基一脸疑惑看着方重勇问道。

    唐代也不是每个官员都可以由家里人请名师教导的。不过方有德这种直接就不管儿子的情况也很少见,一般官宦子弟多半也是要在国子监里面混一下资历的。

    那里包吃包住还发校服!

    国子监位于长安的务本坊西部,此坊北抵皇城,西邻兴道坊,南北阔三百五十步,东西长四百五十步(一步大约1.65米)。

    国子监占地面积为半坊之地,坊内除国子监之外,还有进奏院、房玄龄宅改的先天观以及众多官员住宅。

    除了中枢办公的宫城外,此地乃是长安城内官员最扎堆的地方。

    本来想问一下“可不可以不去”,结果眼角余光看到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对着自己微微点头,方重勇只好双手合十行礼道:“谢圣人恩典。不过有件事,还请圣人开恩。”

    “你直说便是。”

    李隆基心情大好,这件事宣扬出去,对于弥补他崩坏的人设,大有好处。

    “某在回长安路上,遇到了一个幽州的小吏叫严庄,被发配到岭南。他说是被我父亲冤枉的。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将其发配河西边镇为属官,也算是人尽其用了。

    若是发配岭南,只怕一命呜呼,又是何苦呢?”

    方重勇没忘记严庄,想办法替他求情了。

    “力士,这点小事,你帮忙处理了吧。带他回家,从兴庆宫后门走。”

    李隆基一脸轻松,指着方重勇对高力士说道。

    至于整件事从头到尾合不合法,他完全没过问。

    在大唐,法再大,也大不过圣人,何必说那些废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