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谋明天下 > 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

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3)

一切的往京城的方向撤离,我们能够保证追上吗,到时候,李自成不要京城了,直接往陕西的方向撤离,罗典明率领的五万将士,能够保证彻底堵住李自成的退路吗。”

    “李自成起兵十五年了,每每遭遇危险,都能够化险为夷,这充分说明,李自成已经能够察觉到战场上存在的任何危险,也有一整套自保的办法,所以说,我登莱新军的部署,必须要绝对的严密,要堵住李自成任何一条逃生的道路。”

    说到这里,吴宗睿看向了众人。

    “诸位,你们担心的几个方面,我来一一分析,当然,你们若是觉得不合适,可以反驳,今日我们必须要最终确定所有的作战部署,接下来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能够调整。”

    吴宗睿的手指向了地图上面的京城。

    “李自成在京城的周遭部署了二十万的大顺军军士,这样的部署,表面上看有些道理,如果京城遭遇到危险,周遭驻扎的军士马上赶赴京城护卫,同时可以迅速禀报出征的李自成,但是仔细推敲,这里面就是漏洞百出了。”

    “十个指头撒开,以及合拢到一起形成拳头,谁的力度更大,不用说大家都清楚,李自成率领四十万大军东征,且是率领绝对的主力出征,留下来的军士,战斗力相对薄弱,而且李自成还秘密派遣一路大军前往大名府,试图牵制张东涛和李岩,这就让大顺军的力量更加的分散,很容易被对手各个击破。”

    “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驻扎方式,就是将二十万大军悉数部署在通州、宛平和大兴一带,北方不用去管,没有谁会威胁到京城,如此的收缩兵力,若是大顺军东征作战获取了胜利,那么接下来大顺军想要稳定北直隶各地的局势,轻而易举,若是大顺军遭遇到失败,撤回京城的时候,能够得到接应,不至于自乱阵脚。”

    “李自成将兵力分散在昌平、顺义、通州、良乡和营州等地,等同于自废武功,刘宁率领的登莱新军将士,能够轻而易举的打败驻守营州和通州的大顺军,直接夺取京城,而夺取京城之后,刘宁还可以从容的部署,以强大的兵力堵住李自成西逃的道路。”

    “当然,我们不能说李自成这样的部署没有道理,那是因为李自成绝对想不到,我十万登莱新军的将士会从天津卫出发,发起对京城的进攻。”

    说到这里,吴宗睿轻轻的敲了敲桌面。

    “再来说第二个问题,大顺军从京城出发了,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抵达山海关,文儒认为大顺军四天到五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山海关,这样的判断,从常理来分析,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文儒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李自成现在是什么身份,是大顺国的皇帝,皇帝出行排场可不能够少,更不用说刚刚登基称帝的李自成了。”

    “按照我的预计和分析,李自成率领的四十万大顺军,抵达山海关至少需要八天到九天左右的时间,所以说刘宁尽可以从容的行动,以最稳妥的方式夺取京城。”

    “最后说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大顺军四十万军士,对阵我登莱新军十万将士,兵力上面的悬殊太大的问题,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问题。”

    “高大人和黄总兵已经介绍了大顺军发起进攻的主要方式,总结为两个大的特点,其一是新营的军士冲锋在最前面,试探对手的实力,一旦察觉对手实力不俗,老营军士会谨慎选择进攻的方式,其二是发起密集型的冲锋,从气势上彻底压垮对手,且配备有专门的督战队,提高军士的士气,也震慑那些企图后撤与逃离战场的军士。”

    “大顺军这两个进攻方面的特点,对于我登莱新军来说,没有丝毫的作用,若是李自成死守这种作战的方式,那他就是自寻死路。”

    吴宗睿说到这里的时候,廖文儒、乔明俊和吴三桂不停的点头,他们当然知道,密集型的冲锋,面对登莱新军的时候,就是找死。

    洪承畴、高起潜、黄得功三人,有些迷惑,他们还不清楚登莱新军的作战方式,自然会有些怀疑。

    吴宗睿不会做太多的解释,他挥了挥手。

    “好了,该分析的全部都分析了,既定的作战部署不予调整,若是出现特殊情况,作战的指挥官,可以根据情形做出小范围部署方面的调整。”

    “诸位,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