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

第二百五十一章 监察体制

如此裁定了。”

    刘彻颇是满意得点点头,顿了顿,方才抛出个震撼群臣的议题:“太尉窦婴近年沉疴病榻,告病不朝已有年余,难以处理军政要务……窦婴已向父皇请准免官,日后太尉之职是设是废,父皇特意嘱咐孤王,让诸位朝议三日,务必在沐日之前议出个结果。”

    群臣尽皆哗然,太尉窦婴早被皇帝和骁骑将军秦勇彻底架空了,年余未曾上朝,若非太子刘彻今日不提起,朝臣们早是有意无意的忘却大汉此时仍有有太尉。

    汉承秦制,太尉虽位列三公,名为掌天下军政,但若无虎符在手,则没有兵权,故带有虚位性质,不同于丞相和御史大夫为实权官职,较类似与后世某些国家的文职国防部长。

    大汉立朝后,太尉之职不常置,设了废,废了设。

    尤是窦婴,吴楚之乱时任为太尉,后因劝阻皇帝废掉太子刘荣被罢免,后再度任为太尉,前往陇西编练新军,回京复命后又被闲置,只得告病不朝,终日闭门谢客,足不出府。

    依太子所言,皇帝显是准了窦婴辞官,那太尉之职自是空出来了。

    汉官每隔五日休沐一日,今日离下个沐日正是三日。

    皇帝让群臣朝议三日的意思很明显,若是沐日前议出的结果是不废太尉之职,那此番休沐后再上朝,极可能就会看到新任的太尉了。

    位列三公,却无实权,这太尉之位,对有资格坐上去的元老重臣而言,正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争是不争?

    大行令窦浚沉吟片刻,便是有了决断,他是不想当,却又不愿旁人坐上去,位列居他之上,索性就废置的好。

    他是如此打算,旁的朝臣却有人想当太尉啊,虽说没甚么实权,好歹过把位列三公的瘾,也算光耀门楣了。

    于是乎,近年愈发和谐的大汉朝堂突然热闹起来,朝臣们议论纷纷,端是唾沫横飞,教太子刘彻真正认识到何为唇枪舌剑,骂人都不带脏话的。

    到得第三日的早朝,朝臣们依旧没议出个结果。

    老宗正刘通本是习惯在早朝上小憩打盹,补补觉,前两日皆被吵得烦躁,今日索性告病不朝,留在皇亲苑的府邸里睡觉了。

    丞相袁盎和御史大夫刘舍因事不关己,也百无聊赖的安坐席上,望着几案上的简牍出神。

    御座上的太子刘彻连看了两日热闹,发觉朝臣们再也吵不出新的花样,也有些腻歪了,索性让内侍把大摞大摞的奏章搬来,直接在御案上批阅起来。

    “浪费时间,便是浪费生命。”

    刘彻见得身侧的掌印太监孙全嘴角正自不断抽搐,如是说道。

    待得批阅完奏章,刘彻遥遥望向殿外,看那远处的日冕,虽瞧不清冕盘的刻度,但瞧那冕针的阴影指向,估摸着今日早朝又开了近两个时辰。

    看着依旧口若悬河的朝臣们,刘彻都替他们感到口干舌燥。

    “诸位且先静一静!”

    刘彻伸了个懒腰,抬起双手作了个下压的动作。

    朝臣们忙是噤声,纷纷望向御座上的刘彻,袁盎和刘舍也是回过神来。

    刘彻抚额道:“时辰不早了,既然今日仍议不出个结果,太尉之职索性暂且悬置,待开春父皇回京后再议,如何?”

    朝臣们想着这倒也行,待皇帝回京再来吵过,便是纷纷颌首认同。

    “不过父皇将此事交办孤王,又让诸位耗费了三日朝议,若甚么正事都没做,怕是不好向父皇交代。”

    刘彻故作无奈的摇头苦笑,复又道:“不若这样,太尉之位虽是虚悬,太尉属官却不能凭白拿着朝廷秩俸,得管些正事,就如御史府般,增设百名军律监察史,巡查各地军伍校营和郡县府兵,向朝廷纠举不守军律的将领,如何?”

    群臣闻言,皆是微微愣怔。

    大行令窦浚出言试探道:“殿下,是想要往各路大军派出监军?”

    “大行令想岔了,甚么监军,无非就是和那些监察御史般的言谏之官罢了,不涉军务的。”

    刘彻笑着摆摆手,不以为意的直白道:“权当让孤王好向父皇交差,诸位就别再胡乱猜疑了,莫非在你们眼中,孤王是那种蠢到犯下大忌的愚钝之人?”

    群臣闻言皆是哑然,太子非但不蠢,更是奸猾似鬼,自然不会在此时急着觊觎兵权,凭白引得皇帝猜忌。

    他们皆久居朝堂,早瞧出皇帝已有禅位之心,自是不信太子连等些时日的耐心都没有。

    念及至此,他们皆是颌首应诺,同意为太尉属官添加百名军律监察史。

    此时的朝臣们并不知晓,大汉帝国的军法组织正是由此,不再只作为虎贲和羽林校营中的特殊存在,而是正式现身朝堂,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