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

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

暖身,便是足矣。

    朝廷为灾后重建投入了百亿巨资,相当于国库的岁入,自然是赀财充裕,对百姓着实大方得紧。

    不少没受到天灾太大波及的老百姓反是因祸得福,有官府出钱出奴隶协助他们翻修乃至新建屋舍,免费获得麦种和农具,各处乡里还有不少粥棚可去蹭饭吃,这般算下来,其实是赚大了。

    此番天灾,朝廷从防灾,救灾到灾后重建皆全力以赴,为百姓考虑周全,自是深得民心。

    朝堂重臣乃至各郡县的官吏都刷足了好感度,关中百姓皆是交口称颂,对朝廷感念在心。

    皇帝刘彻在关中各郡县的威望更是扶摇直上,真正获得了百姓的由衷崇敬,而非仅是作为太上皇刘启的继承者,受到百姓爱屋及乌的爱戴。

    在皇室实业的领头下,田氏商团,联合制衣乃至清河百货亦是出钱出力,救助灾民。

    阿娇成立长秋基金后,在刘彻的建议下,用大笔善款购买从这四大商团购买大批货物,以长秋基金的名义运到各郡县分发给百姓。至于某些高单价货品,则由清河百货代为降价出售给确有需求的百姓。

    四大商团虽没敢向阿娇要高价,但因数量颇大,薄利多销仍能赚到不少,忙是让旗下的各式作坊全力恢复生产,加班加点的赶工,按质按量的供应货品。清河百货虽没甚么作坊,却也得以购买到不少物美价廉的好货,在关中各郡县大肆铺货上架。

    近年来,西邑乃至京畿的新作坊大多与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有关,不是属于这两大商团,就是与两大商团有大量生意往来,正是后世所谓的群聚效应,大企业的周边配套产业。

    如今两大商团乃至联合制衣的诸多作坊非但尽皆复工,更是加班赶工,其余作坊的东家自然全数跟进。

    刘彻得知这等情形,心情愈发愉悦。

    工业和商业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将之向前推进,就要适时的注入活水,为其创造出足够的需求量。

    祸兮,福之所倚。

    天灾虽是大祸,但若能因势利导,只要在关键处投入数亿钱,就能让工商业彻底恢复元气,甚至更上一层楼。

    刘彻近来常为阿娇耐心讲解他各项举措的用意和效用,倒不仅止于长秋基金的运作,而是囊括全局,涵盖近期施政治理的各个面向。

    虽是大婚在即,但有几位闲得无事可做的长辈筹备把关,又有诸多内宰将各项事宜处理得妥当周全,阿娇这待嫁之人反是清闲。

    自成立了长秋基金后,她便不时入宫听刘彻讲这些掌管产业乃至统御臣民的方法。太皇太后前些日子虽是教过她如何执掌宫闱,但却不似刘彻这般直白的将各种利弊得失说得清楚明白。

    刘彻会给她讲那些厚黑之学,讲他如何制衡朝臣,又教她要学会借势,即便不懂阴私算计,也能用堂皇的阳谋迫使对方不得不屈服。

    刘彻倒不担心小萝莉会长歪,变成表里不一的白莲花。

    有道是本性难移,阿娇的莽撞蛮横多是源于她过于强烈的自尊心和胜负心,以及堪称傲慢的心态。似这类脾性,即便想要害人,也用不出太过阴损的手段。

    刘氏后人虽多多少少传承了高祖刘邦的地痞习气,但似太上皇刘启般城府极深,手段阴戾的刘家人倒是不多。正如馆陶公主刘嫖,梁王刘武,江都王刘非,乃至史上的汉武帝,一个赛一个的傲,狂得无边无际,做坏事都是理直气壮,从不心虚,更懒得耍甚么心眼。

    或许史上的汉武帝之所以废掉阿娇的后位,除了她多年没诞下子嗣外,更因两人的性情皆是傲慢,不肯向对方率先服软,更不会轻声细语的解释,方才渐渐将多年的情分磨灭殆尽,最终以悲剧收场。

    刘彻身为穿越众,两世加起来活了四十余年,心理年龄就是个中年大叔,阅历又颇为丰富,对阿娇自是更为耐心,况且调教小萝莉也是种乐趣。

    好歹是自家婆娘,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因憨直莽撞的脾性被有心人撺掇利用,闯出大祸,将皇后之位生生折腾没了,落个冷宫深锁的悲惨下场。

    阿娇若想坐稳后位,多学点厚黑学是没坏处的,即便自身不屑使用阴私算计,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被奸邪小人蒙蔽。

    好在阿娇脑子不笨,深知自身的短处,又肯虚心受教,还有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