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

第四百章 隆冬腊月

若非宣曲将士大多出身关中和中原内郡,见识过更为酷寒的凛冬,只怕真要病倒大半。

    “日后冬日若有闲暇,还得到温暖如春的岭南越冬。”

    胶东王刘寄边是纵马边是对与他并马疾驰的广川王刘越大声抱怨着,然因头脸口鼻皆裹得严实,仅露出一双凤眸,瓮声瓮气的让人听不分明。

    刘越懒得理会他,尽量少说话,好保持体力。

    他晓得自个的体魄远不如刘寄强健,虽是在黄埔军学经过三年磨砺,但身体素质大部分取决于先天条件。

    身形瘦削的刘越即便训练得再刻苦,也有极限所在,不可能达到刘寄这等虎背熊腰的程度,何况军学教官传授的搏斗手法大多也不是靠蛮力的,想要取敌性命,脑子往往比体力更为重要。

    论生死搏杀,刘越丝毫不惧刘寄,但若要昼夜驰骋数千里,刘越甚至还不如宣曲骑营里的寻常将士,毕竟他们在应募入伍时都经过严格筛选,说是百里挑一都不为过。

    途中穿越南方五岭和渡过大江,耗去不少时日,天候酷寒时又不宜在野外扎营,得不时入城休憩,宣曲骑营想要赶在年节前抵京,真得快马加鞭,丝毫耽搁不得。

    两位亲王领着宣曲骑营昼夜疾驰时,东瓯王和闽越王已然抵达长安城。

    抵京后,两大藩王不似过往般在蛮夷邸落脚,而是入住北阙甲第的府邸。

    两座府邸占地颇广,形制比寻常列候的府邸高出不少,却又未达到王府的程度,牌匾也尚未制作。

    大汉权贵多是心知肚明,皇帝不可能封异姓为诸侯王,待这两座府邸挂上牌匾,大汉就又多出两位列候,少了两位外邦藩王。

    两国的太子早是提前入住,他们在长安做了数年的质子,已然从懵懂无知的小屁孩长成翩翩少年郎,言谈举止皆同大汉世家子弟,反不似番邦太子。

    东瓯国和闽越国已呈来两次万民书和恳请内附的国书,皆是由两国太子登殿觐见,亲呈大汉皇帝圣裁。

    皇帝陛下虽皆是推拒,但世人都晓得无非是做做样子,就等着两大藩王此番入京朝贡,在正朔大朝时再次呈递,陛下便会准允。

    两国的属民大多已迁徙到了大汉的丹阳和豫章两郡,与南越徙民和当地汉民混居,所在郡县的官府已为他们划定阡陌,盖好屋舍,让他们安家落户。

    现下除了国都瓯城和东冶城,两国的其余城镇多已废弃,各处战略要地则成为汉军的囤兵重镇,反是从中原迁徙百姓到各军镇居住,在周边耕作,就地供给军粮。

    对于被废弃的诸多城镇,也没甚么好可惜的。

    两国本就不擅构筑城池,除却国都还弄得像模像样,旁的城寨多是城墙不过丈余的土城,且商贸不兴,属民迁徙后又没人耕作周边农田,即便现下不废弃,日后也会逐渐没落消亡的。

    大汉朝廷要待到大江南岸的各郡县尽数发展起来,才会大举开发诸越之地。

    即便算上诸越的徙民,大汉册簿在籍的丁口仍不足六千万,从整个汉境来看,着实称得上地广人稀,光是想要开发江南各郡县都费劲。

    虽说大汉近年大肆鼓励百姓生育,但生孩子又不是母猪下崽,且需十年生聚,十年养育,没个十数载的光景,大汉难以获得足够的精壮人口。

    在此之前,只能靠奴隶填补巨大的劳动力缺额,故而近年的奴隶市价皆是居高不下,供不应求。

    也怨不得后世的欧美列强要大肆掳掠奴隶,没有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并让其承担大量繁重或高危的劳务,想要推进工业化进程,无异痴人说梦。

    此番对匈大捷,擒获百余万战俘,且多半乃是精壮,无疑有助于缓解大汉的奴隶缺额,四大商团及各大世家纷纷遣人前往广宁塞,挑选和购置战俘,册缚奴籍,随即押往各地。

    主掌此时的大农丞孔仅皆照章办事,没半分偏颇,到得腊月中旬就已将奴隶发卖大半,只余下些孱弱老幼无人购置。

    依照原定计划,在年节前未发卖出去的战俘,将尽皆释放,尽数驱出塞城,任其在塞北自生自灭。

    大汉北地边郡此战伤亡了数以万计的郡兵,遍地披麻哭丧,若朝廷还白白养着这些老弱战俘,供其无所事事的吃饱穿暖,怕是难以对伤亡将士的亲眷交代。

    隆冬的大草原,能活下来的怕是不多,却也好过被屠杀掩埋。

    是残暴,是仁慈,谁又能说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