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诸事

情爱,无非是懵懂少女对爱情的朦胧憧憬罢了,况且甚么叫“留下备着”,难不成他这做皇帝的,还要禁止有才能的“少年俊杰”定婚成婚,好给自家幺妹留着做备胎么?

    刘彻不好忤逆母后,且小泰安是自家胞妹,替她寻个好驸马出降,也是他为人兄长的本分。

    现今年岁合宜的,才能出众且尚有较大潜力的,刘彻觉着也就桑弘羊和卫青,两人一文一武,且暂时都忙着上进,没甚么空闲去想自家婚事。

    卫青现今远在玄菟郡,统率着宣曲骑营继续清剿沃沮和挹娄等北方蛮夷,倒是桑弘羊正在少府任官,或能为他和小泰安制造些见面的机会,且看两人能不能看对眼。

    别看桑弘羊出身商贾世家,然其仪态做派还真同寻常商贾子弟,反倒在少年时便得了“洛阳才子”的大名。

    洛阳城现下为河南郡治,其前身乃是周朝都城“洛邑”,居民主要是商周两朝的旧贵族,有着经营工商业的传统。大汉立朝后,在帝都长安未及大兴时,洛阳被视为“天下冲扼,汉国之大都”,人口超过三十万,“富冠海内”。

    怎么说呢?

    桑弘羊的祖辈也曾显贵世出,论及文化底蕴,崛起于市井的老刘家实是比不得老桑家的,甚至长安城的底蕴暂时也还比不得洛阳。

    譬如秦汉官话是为“雅言”,其唯一的标准的就是传承久远的洛阳读书音,换后世的说法,桑弘羊才是说着满口的标准“普通话”。

    老桑家底蕴厚,府上的蒙学教育和长辈的言传身教丝毫不逊于世家权贵,甚至因洛阳独特的人文气息而尤有过之。

    桑弘羊少年是便被称为“洛阳才子”,这名头不是随便谁都能担得起的,后世的史籍记载也证明,桑弘羊不是长大后会“泯然众人”的方仲永,而是真正的国宰之才。

    刘彻愈想愈觉着合宜,索性让桑弘羊兼了个长信詹事丞的差事,负责协助长信詹事鲁瑞打理整个长乐宫。

    鲁瑞本是大长秋,后来随着太上皇和太后迁去太寿宫,成了长春詹事,太皇太后薨逝后,太上皇和太后又迁入长乐宫,他也就跟着转任长信詹事。总之鲁瑞乃是太后王最为信重的首席宦官,也是看着小泰安长大的,有他帮着掌眼看顾,不管桑弘羊与小泰安日后成是不成,都不至闹出甚么不好的传闻。

    这事刘彻自不会对桑弘羊说,然太后和鲁瑞皆是醒得的,觉着既是得皇帝看重和刻意栽培之人,想来不会太差,就先从旁考较些时日好了。

    小泰安也是被蒙在鼓里,只觉近来偶会遇着那个眉目清隽的男子,若非见得他下巴处有淡淡的胡茬,她还以为是宦官呢。

    数大詹事府皆要打理宫闱事,属官大多不是宦官就是内宰,小泰安自幼居于深宫内苑,平日见得最多的男子不是宿卫宫禁的郎卫就是来陪父皇种花养鸟的诸大夫,乍是遇着年岁相仿的俊秀少年,还真有些羞怯。

    这就是小泰安和两位胞姊的差别了,二姊南宫公主这憨直的莽货无需提,便是仪态端庄的长姊阳信公主,内里也是敢爱敢恨的性子,反倒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小泰安非但没养成娇纵跋扈的脾性,甚至颇为温软怯懦。

    正因如此,太后王才会急着让刘彻给她好好挑驸马,免得日后出降,在外头受了委屈不敢说,落了泪也往肚子里吞。

    刘彻之所以更倾向桑弘羊,而非卫青,也正是考虑到自家幺妹的脾性。

    卫青是史书上的“民族英雄”没错,但只怕也不是甚么善茬。

    他肯迎娶比他大了十余岁的,寡居的平阳公主(阳信公主),难道是所谓的真爱?

    上进心换种说法,也就是所谓的野心,卫青固然战功彪炳,但显也不介意靠裙带关系锦上添花,不管是走卫子夫还是平阳公主的门路。

    说实话,刘彻约莫也能算这样的人,谈不上甚么对错,也没甚么资格去评判卫青。

    然也正因如此,刘彻着实不想让自家幺妹嫁给这样的人,尤是卫青今世未必会如史上般对皇帝和朝廷忠心耿耿,若将来他拥兵自重,惹得刘彻或后继之君的忌讳,那小泰安的处境就太过糟糕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兄长心!

    薄凉天家想要多些暖意亲情,所要顾虑考量的着实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