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

第六百章 非友即敌

,禁卫岂敢有半分懈怠,殿内中郎将仓素亲领麾下三千郎卫随扈,外加五千羽林卫,连带虎贲骑营的两万虎贲卫也倾巢而出,浩浩荡荡的护卫着帝后南下。

    如此大的阵仗,即便再轻车简从,也没摆出甚么天子仪仗,仍是惊动了沿途官民,尤是沥青大道上的商旅行人,闻得要给帝后让道,忙是纷纷退到路沿,齐齐拜伏在地,山呼万岁,以迎圣驾。

    六月酷暑,沥青路面上热浪滚滚,沥青都要晒化了,可见温度何等惊人,然商旅行人们却是不管不顾,直至见得御辇粼粼而来,又目送其粼粼而去,方是起身久揖,可见实乃言行由衷。

    不少外邦使臣见闻此等情形,皆是深自感叹,汉人对天家崇敬若斯,实非外邦之福。

    大汉本就铁血尚武,当今天子更是杀伐果决之人,对外邦向来强硬异常,如今皇权甚重,且为万民所向,帝曰可诛者,则万民皆曰当诛。

    外邦兴衰存亡,皆系汉帝一念之间,怎能不领他们这些使臣噤若寒蝉?

    即便在这炎炎烈日下,亦是让人脊背直冒冷汗。

    诚然,常驻大汉帝都为使臣,对他们是个肥差美差,毕竟汉都之富饶,汉物之精美,皆非外邦可比,然出使大汉也是个不轻省差事,掌外邦事宜的大行府属官大多态度强硬,看似礼数周全,然但凡涉及大汉利益,端是寸步不让,使得各国使臣很是憋屈。

    然形势比人强,本国国力远远不及大汉,他们这些使臣又如何能挺直腰板与大行府属官争辩,顶多略作周旋拖延,尽量为本国争取些利益,即便是大汉吃肉,本国喝汤也成,最怕惹得汉帝恼怒,出兵“砸锅”,那可就闯下滔天大祸了。

    在诸多外邦使臣中,倒是西域诸国的使臣过得最为安逸,原因无他,早已认清了自身地位,以大汉藩属之臣自居了。

    倒非他们不爱国,更不是想叛国投靠大汉,只因他们本国的君臣亦多是这般想法,大汉征服西域已足足十二载,传承久远的西域大国早已尽数覆灭,取而代之的是百余城邦小国,各国国君皆是在汉廷扶持下才得以登位的。

    昔年西域诸国君主为表忠心,皆将嫡子送来长安为质,后逐渐形成惯例,十二年过去,早先的质子们有不少都已归国继位,又将自家嫡子继续送来长安。

    这些曾为质子的国君,见识过大汉的强盛,又自幼受汉人教养,以说汉话,书汉隶,着汉服,行汉礼为荣,多是心向大汉的,不会更不敢生出半分异心,至少在大汉国力仍旧强盛之时,在西域诸国没人敢不识时务的作死。

    老老实实向汉廷缴纳什一税,让属民向汉廷服什一役,就能安安稳稳的享受荣华富贵,即便不得整军经武,却也不用忧心被邻国进犯,也不怕国内贵族造反,毕竟没有汉廷的敕令,西域诸国的国君就不得受封,擅自称王者,举族诛绝!

    西域诸国比诸多汉郡承担了更重的赋税和徭役,却从未获得大汉郡县所享有的诸般好处。

    大汉郡县至少能编练府兵,西域诸国却连兵士都不得擅自征募。

    西域诸国的属民倒是对此喜闻乐见,若能吃饱穿暖,谁特么愿去入伍从军,西域诸国非是大汉,西域胡兵更不似汉军,若非出身贵族,鲜少能靠军功加官进爵的。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即便是武风昌盛的大汉,在未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的承平岁月,皇帝刘彻也极难要求汉军将士无欲无求的为国捐躯,毕竟这实在是有违人性的。

    精良的军备,优渥的军饷,剽悍武勇的铁血军魂,公正完善的奖赏和抚恤制度,再加上百姓的崇敬景仰,才能支撑起攻无不克的百战雄师,赋予汉军将士勇往无前的力量。

    汉七十七年,六月上旬。

    汉军水师舰群抵达身毒次大陆东南外海,将搭载的两万巽加兵马送上斯里兰卡岛,随后彻底封锁保克海峡,将胆敢出海查探的注辇国舟兵战船尽皆击沉,彻底断绝了注辇国出兵援救狮子国的海路。

    弩炮隆隆中,行人令季籍率大汉使团登岸,悍不畏死的前往注辇国都欧赖宇尔城,只为向注辇国君呈递大汉国书。

    国书有云:世间万邦,于我大汉,非友即敌,你国何去何从,还须尽速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