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问

辅助汉商尽速抢占番邦商市,放贷的对象亦为汉商,若是冒然停止,无异因噎废食。”

    此言一出,非止太子刘沐颌首认同,便连不少文臣武将亦是出言附议,掌控番邦民生命脉乃是汉廷既定国策,且大农府本身也从中获取了高额商税,是个庞大的利益共生架构,涉及朝堂各大派系的利益,不是说停就停的。

    正如汉廷近年要不断对外用兵,以此掠夺大量财富以维持庞大的军费支出,若光靠每岁不足百万金的军事预算,甚么购舰计划都是扯淡。

    汉商从对外贸易中攫取暴利,上缴国库的税赋或许比不得汉军战时缴获,然胜在细水长流,况且这水也不“细”,每岁也是超过百万金巨赀,且对汉廷而言是无本买卖,顶多派些使臣和驻军,耗费几可忽略不计,只要考量所谓的政治成本即可。

    光靠少府钱庄在境外铺展驻点,饶是不缺金银储备,然人手却必然不足的。

    “贤王所言亦不无道理,然事有轻重缓急,面对此等困局,国库却不可能随意出赀替各大钱庄纾困,为之奈何?”

    刘沐虽认同刘非所言,却也不会转而彻底偏向他,至少适才皇帝老爹曾表态,无异让国库出赀纾困,且他自身也不太乐意。

    太子乃国之储君,国库虽不通少府私库,却也是某种形式的帝皇家业,日后他承袭帝位,国库不也归他么?

    至于贤王和国舅的产业,虽说帝皇“家天下”,但若非找着由头动手抄家,否则臣民的家财与帝皇也没甚么关系。

    随意拿自家钱财填补“外人”,那不是败家?

    刘非心中早有定计,从容应对道:“臣已命僚属发卖皇室实业的部分产业,在筹措到足够金银前,可先调用昔年封存入金库的金银铸锭,可保帝国钱庄通兑业务无虞匮乏。”

    “……”

    国舅田胜闻言,心下自想骂娘。

    皇室实业乃是刘氏王侯及部分顶级权贵合股的特殊商团,早在创立之初,其资产就数以千万金计,又在朝廷颁布一金抵十银的通兑比例前,提早购入大量低价白银熔铸封存,其底蕴远非田氏商团可比拟的。

    除非,田胜舍得发卖田氏商团的部分分例,否则他难以在短期筹措到足够的金银,毕竟这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市面上的实体金银已有所匮乏,难以迅速购入。

    然贤王刘非已表态帝国钱庄无须朝廷纾困,且是当殿向太子承诺的,无异于立下军令状,群臣皆不会对此存疑,自是纷纷将视线投到田胜身上。

    作为百业钱庄背后的大东家,这事不给个交代,饶是天家放过他,群臣也放不过他。

    日后若真爆发甚么金融危机,动摇社稷根本,太后都保不住,也不敢保他,便如昔年的田,说凌迟就凌迟,外戚在汉代虽是风光,然每每失势,那下场也多是惨不忍睹的。

    田胜焉能不知这道理,咬了咬牙,便要出言应答,打算将田氏商团的部分份子转让给少府。

    说实话,其实田氏商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资”,昔年创设之初,尚为太子的刘彻就在里头占有不少份例,在他登基即位后,少府亦每岁从中攫取大量分红。

    反正无须忧心皇帝乃至少府插手田氏商团经营,与其将份子发卖给旁人,引入更多股东指手划脚,倒不如把更多份子转让给少府,终归仍能由田氏自行打理。

    却在此时,大农府财部少卿桑弘羊却是抢先发话:“殿下,臣以为贤王所言不妥,现今各大钱庄实是不缺赀财,只因金银储备余量不足,才在市面大揽实体金银以维持自身通兑运作,反是造成市面流通的金银更为匮乏,若皇室实业大肆发卖名下产业,只怕非但于事无补,反会引发更大的流通短少。”

    商部少卿卓王孙忙是附议道:“殿下,桑少卿所虑甚是,现下的解决之道,乃是加大实体金银的投放量,维持正常通兑及市面流通所需,绝非仅是要替各大钱庄纾困,而是要维持商贾百姓对纸质票据的信赖,避免因恐慌而出现挤兑。”

    刘沐此时才是恍然,若非两位大农少卿有意无意的仔细点出个中关键,他还真没抓住重点。

    知子莫若父,皇帝刘彻早就晓得自家傻儿子对这此间局势看得浅,否则也不会让他主持策议了。

    斜眼瞄见自家傻儿子那恍然大悟的神情,他心下暗叹,我的儿啊,你若足够聪慧,适才打瞌睡就算了,偏生脑子如你那老娘般不好使,也就只能辛苦些,也别享受甚么美好童年了,早点笨鸟先飞吧。

    大汉储君,可不是好做的,日后想承继帝业,做个万民称颂的贤君圣主,那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