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

第六百九十七章 发展代价

十年仕途,孔仅历练完备,政绩卓著,尤是在治理财政方面,其才能比前任东郭咸阳有过之而无不及,满殿群臣对他接任大农令是心服口服。

    不服?

    你上么?

    大农府陆续新增卫生部与外务部两大附府,加之原有的财、工、商、农、虞、水利,共八府八部,涵盖天下百工百业。

    皇帝刘彻时常笑言,盛行大汉的某部白话文中有“天龙八部”,大农令辖下亦有“大农八部”,称之辖理天下,亦不为过。

    这话皇帝可以说,两任大农令却不敢真如此想,朝廷的监察体系愈发完备严密,尚书台和御史府都不时刻紧盯着大农府诸官,别说擅权专政,就是徇私舞弊都难逃纠举。

    饶是如此,大农令也无疑是位高权重的,除却三大公府,九卿大府中以大农府职权最重。

    有钱好办事,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大农府颁布政令,大举探勘和开采石炭,普及煤炭使用,各郡县的官府和世家大族顺应形势,大开方便之门,诸多商家自然纷纷响应。

    大批的奴隶,大笔的赀财,不断投入到石炭产业中,使得煤炭产量逐年暴增。

    少府更从帝国科学院购置现今最顶尖的炼焦工艺,建立了大量的焦煤工坊,远远不断的炼制出高燃烧值的焦煤焦炭。

    随着炼焦水准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焦煤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烧制水泥的燃料得以解决,加之高压蒸汽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改进,燃煤锅炉愈造愈大,钢铁部件也愈发可靠耐用,传动功率自然大幅提高。

    过往限制水泥迈入工业量产的因素,都已随着社会整体科技水准的进步,尽皆得以解决。

    去岁,征伐百乘的汉军运回超过千万金的庞大缴获,虽大多分赏给军中将士,然缴纳国库的赀财除却填补军费亏空,仍有两百余万金的余裕。

    东郭咸阳在卸任大农令,接掌相位前,颁布的最后一项大政令,便是投入两百万金巨赀,在关中郡县同时修筑十处水泥工坊。

    对于水泥工业的布局,大农府早已擘画多年,东郭咸阳任大农令十载,现今行将卸任,国库又赀财宽裕,自然想在离任前提出自己竭心擘画的利国之举。

    集权体制的优越性,往往就体现在政策的延续性,不太会出现“人走茶凉”的政策反复。

    况且,东郭咸阳不是告老致仕,而是升任丞相,掌御百官。

    新任大农令孔仅,无论是出于多年提携之恩,还是出于对上官的尊重,于公于私,在继任后都是要将这政令延续并认真执行下去的。

    要赀财给赀财,要匠师给匠师,要奴隶给奴隶。

    皇帝重视,丞相重视,大农令重视,各府署属官乃至各郡县官员岂敢有半分拖沓为难?

    没困难要上,有困难更要尽速解决困难,拚命的上!

    数以十万计的奴隶被押往工地,在汉人监工的皮鞭下,冒着严寒,在工地艰辛劳作,从去年秋末,至今年开春,不到半年光景,十处水泥工坊陆续竣工,只等少府诸冶监运去巨型蒸汽机,便可就地组装,投入试运行。

    想要大干快上,且要精益求精的踏实做好,自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近万奴隶的庞大伤亡,堪称惨绝人寰,官员们也不敢瞒报,如实呈报公府。

    朝堂之上,皇帝刘彻看着满脸肉痛的大农令孔仅,又扫了眼事不关己的满殿群臣,再瞄了瞄老神在在的御史大夫直不疑。

    诶,在现今这年月,人命不是不值钱,恰恰相反,正因人命值钱,才更显汉人对奴隶性命的漠视。

    在汉人眼中,奴隶就是牲畜,甚至比牲畜还不如,除了朝廷严令禁止随意打杀和虐待的汉籍奴隶,对外族奴隶,汉人奴隶主们无疑是残暴至极的。

    外族奴隶中的老弱病患,汉人奴隶主非但不会额外宽待,甚至会想法子榨干他们最后一滴剩余价值,甚至让他们早早去死,免得留着白吃干饭。

    譬如兴建这十处水泥工坊,累死、冻死的近万奴隶,大多不是精壮奴隶,而是奴隶主们秉持着“自然淘汰”的理念,无差别的严苛对待,导致大批老弱病患的“自然死亡”。

    对此,满殿群臣皆是心知肚明,却皆觉理所应当,没有任何人秉持“仁心善念”,跳出来批判大农府“好大喜功”,害了近万性命。

    罢了!

    刘彻本也不是甚么良善之辈,要加速工业化发展,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血泪乃至人命,死外族奴隶,总比死汉人要好。

    未来的公知圣母表,若批驳大汉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千千万万的骸骨之上,那他也只能承受了,这不正是身为帝皇理应为国家为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