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武侠修真 > 六万里凡尘 > 第二卷 一江春水一江绿 第二十一章 风起(三)

第二卷 一江春水一江绿 第二十一章 风起(三)

    新科进士入了国子监自然与原先的监生区别了开来,不说别的,光是在学习层面上已不局限于圣人教诲,而是多为经世济民之道,为官之道,以及处理政务的手段,否则那还不真成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大秦官吏自是不需要那般只会夸夸其谈之辈,能臣,干臣,则才是朝廷所需的人才。

    哪怕是那最不济的弄臣,也比那些只会口若悬河的人活的自在许多,这还只是第一年,第二年则需要各位进士们观政,观政自然不是去朝堂观,而是下放到各个地方上去,等为期一年满了后,便会有一次考试,而这次考试将决定了大多数考生的命运,殿试前三十名倒还好说,只要别出太大岔子,多半会被分配到既是清闲又能学到东西的位子,而后一百七十名则根据两年后的观政检考,将会被发往不同的地方执政。

    当然对于此也是有极大讲究的,天子近前好办事,次之三府三城,江南道那也是极好的,就是做出了什么东西,不用刻意去说,哪怕是不知从哪来的吹风,兴许都能吹到皇帝耳朵里,若是崇仁郡,安平郡之类的地方,恐怕这股风是很难吹到的,有关系的自然好说,没关系的多半逃不出此类命运。

    毕竟这些士子们又不是武人,武人们巴不得朝廷将他们下放到这些穷乡僻壤,战事不断之处,毕竟只有在那战争轻启的地方,这些武人们多半才能凭着战功层层晋升。

    国子监中心处有一约两丈高的石碑,正反两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名讳,其上均为大秦历届三甲之人,这些名字可以说是与国同休也不为过,哪怕以后再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其上的名讳却是不会改变,这是大秦开国太祖所定的规矩,或许这也是百年后人世间还能依存的证据,让天下士子无不为之向往。

    “天下英才尽入吾彀“可能这也是应了太祖皇帝的这番话,学的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哪怕明知是个圈套,天下人还是无不打破了头往里挤,尤其在这个武人无比尴尬的年代,除了那屈指可数的几人,哪怕是三品武官见着了四品或者五品文官,都要摆着笑脸作揖不断。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秦瀚站在这块碑前,看着其上的名讳,琢磨着这两句话,心里却怎么都不是个滋味,就在他暗自琢磨之际,察觉背后有人行来,于是便转头看去。

    只见祭酒大人陈嵩背着手,踏着四方步就不急不缓的来到了他面前。

    “先生!“秦瀚微施一礼。

    陈嵩先是不声不响打量了秦瀚一眼,确定他不是帝京那个名门大户之后,于是就道:“莫不是因无缘此碑而感到惋惜?“

    虽说不是如此,但秦瀚还是不置可否,陈嵩微微一笑道:“这倒也是,我大秦子民千千万万,能上的此碑者更是凤毛麟角,有此想法倒也不足为奇。“

    “其上可有先生名讳?“

    陈嵩闻此面露一丝骄傲之色,下巴微微上扬随后转身来到碑的另一面,熟捻无比的朝一处指去,秦瀚定睛望去,只见在玄承三年于禾旁便是陈嵩。

    “敢问先生乃是玄承三年的榜眼?“

    说到这里陈嵩轻轻叹了口气道:“是啊,转眼便过了四十八年,如白驹过隙,本想着为大秦在尽一份力,可终归是老了老了啊!“说罢便缓缓向外走去。

    “先生如今担任祭酒一位,难道不是在为大秦尽力?“

    陈嵩却是什么话都没有说,连头都没有回只是摆了摆手,看那背影多少有几分寂寥,秦瀚看着他的背影,对这名大秦的老官僚不禁多了几分好感,起码是个真性情不是?

    到了下午些,秦瀚就被急不可耐地鲍方拉了过去,略微一猜秦瀚便知一二,但也不说破就任由他拉着到了酒肆,严霖还是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秦瀚倒是不以为意的既来之则安之,严霖随即阴阳怪气道:“呦,秦少爷今日没任务执行?“

    和严霖虽说相识时日不长,但对他也是有几分了解,说是面冷心热一点不为过,就是嘴上不饶人,秦瀚也就一唱一和道:“今日闻严兄做东,秦某便厚着脸皮请了一天假,怎么着也不能落了您的面子不是?“

    鲍方在一旁苦笑道:“你俩就别做戏了好吧?“

    秦瀚还没说什么,严霖好似就等着鲍方这个和事佬呢,站起来便破口大骂道:“秦瀚亏我严霖还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