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科幻小说 > 鬼雨仙踪 > 鬼雨仙踪第146部分阅读

鬼雨仙踪第146部分阅读

    茅焦的目光在他面上掠过。心里早已明白过来,点了点头道:“拿了就拿了吧,只要不留在这里,比什么都好!还要多谢你救我出来!”

    山伯连忙摆手:“我什么也没有做,哪里救得了先生。”

    茅焦一掌拍在石龟颈上,传出“啪”的一声,说道:“小兄弟若不救,我便出不来!”

    “此话怎讲?”

    “此处有封禅大阵,石龟就是阵眼,若不移走金印,就没法破阵。”

    山伯点点头:“喔,原来是这样。”

    茅焦拱手施了一礼,淡淡的道:“我本来已经算定,如果无人封禅地话,至少还要三百年光阴,石龟上的法印才会渐渐变淡消失。那时,我才有机会出来。今天我在谷中闲坐,忽然见上方洞府大了,心中惊喜,便急忙跑了出来!没想到是小兄弟救了我!多谢,多谢!”

    山伯连忙还礼,笑道:“晚辈误打误撞,实没想到破阵。奇怪,先生您怎会困在此间?”

    茅焦闻言,双眉微颤,身上破旧地衣服随风飘摇不停,口里轻“哼”道:“还不是上了嬴政的当嘛!随他过来封禅,却被他连人封在里面!”

    山伯睁大眼睛问道:“封禅是在人间,还是在冥界?此乃幽冥,始皇帝怎能过来?”

    茅焦望他一眼,缓缓说道:“是在人间封禅,可也就封到了地底!”

    “怎么会呢?”

    “这封禅台非比寻常,由内及外,通着阳世、天庭呢!我跟你说,昔年这里原本是一个沟通天、地、人三界的传送阵,诸多的大神,包括三皇、五帝,都可以自由出入。只是到了后来,黑帝绝天地通之后,人、神、鬼三界隔绝,神仙才不能进来。日久天长,传送阵无人维持,功能逐渐被废,到后来就成了古迹圣所。”

    山伯恍然道:“您说这儿是上古先贤的遗迹,所以才有人间帝王过来封禅祭奠,是吗?”

    茅焦缓缓说道:“也不尽然。封禅之事由来已久,早先地帝王譬如三皇五帝,都是修炼有素的神仙,便在封禅台边设了传送阵,往往借封禅之机上天入地;后世的帝王都是凡人,只知道依样画葫芦,对天祷告,为民祈福,却无法出入三界了!”

    “原来是这样!”山伯叹了口气,“可是先生是怎么被封的呢?”

    茅焦面现薄怒,深吸一口气,忍住怒火说道:“还不是因为当年那点破事儿!嬴政表里不一,我当时说了他几句,他表面上口服心服,摆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可是心里恨着我呢!开始他隐忍不发,直到统一六国之后,才设了圈套害我!”

    “他怎么害先生的?”

    “有一年,嬴政带我来梁父封禅,却在台边挖个坑,将我活埋进去!活埋啊!”茅焦怒火难抑,又在石龟上重重的拍了一下,道:“不光活埋,他还连续七次封禅,将我的魂魄困在这里,想让我永世不得翻身!我待在这里,迄今四百多年了!”

    “啊!好狠得心呢!”山伯忍不住问:“先生,就为了几句话,您苦了这么久,会不会感到后悔?假如一切从头再来,您还会不会劝?”

    茅焦长眉耸动,摇了摇头。

    山伯有些惊讶:“啊?您不劝了?为什么?”

    茅焦道:“哼!劝之无用,何必多事!他杀都杀了,车裂都车裂了,罪孽已成,就该承受上天地惩罚,岂是受两句指责就完地?我有那分力气,不如做有益于百姓的事。”说到这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望了山伯一眼,道:“小伙子,我看你修儒有成,功力不浅,可还要劝你一句:圣人更知晓变通!有勇气是好事,可也要考虑后果。守住本心,谋定而后动,有希望地才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叫犯傻!”

    山伯低头沉思片刻,躬身道:“多谢先生教诲!”茅焦将手一摆:“罢了!我也教不了你什么。不过这里是风水宝地,谷底有些石刻,可能对你有用。”

    山伯欣喜不已:“谷底有石刻?是您留下来的?”

    “我哪行!都是上古先贤的遗迹。道理很深,我也没看明白。”

    “那我得去瞧瞧!”说着心里发痒,很想快点下去,可是看见茅焦头顶蒸蒸的紫气,又觉得眼前就是难得的高人,如不能多多请益,说不定日后会后悔,因而迟疑道:“看先生现时的样子,浩然正气已成,您已经修身成圣了?”

    茅焦目中放光:“成圣?何谓圣?”

    “我说的是儒圣呀!譬如夫子一般。”

    茅焦微微摇头:“儒家谁是圣人?我看除了三皇五帝,德配天地,浩气长存之外,就算是孔夫子,学问虽深,功力却不行。我现在的修为,浩然正气是有点火候了,但离着气贯长虹的境界还差得还很远,更不要提浩气长存、天地同寿了!我顶多算半个亚圣,就是说连亚圣都不及。修了四百年,才到这步田地,汗颜,汗颜呢!没面子,走了!”

    山伯听得心痒,什么气贯长虹,德配天地,浩气长存,天地同寿,这可都是新名词,不知道怎样才能练成,此时见对方想走,当下急忙叫道:“先生别走!晚辈诚愿请教!啥叫气贯长虹?”

    茅焦望着他微笑:“这些东西,说也说不明白。等你修成了,自然就懂了。”

    “啊?先生能不能稍作解释?多谢您了!”

    “我自己尚且不知!你去谷中自悟!仔细揣摩石刻,总会有收益的!”

    “先生要去哪里?”

    “久困多年,我想四处走走,行止未定。”

    山伯迟疑道:“您……想不想知道嬴政的下落?晚辈或许能帮你查一查。”

    提起这个名字,茅焦的面色就有些改变,神情稍有些犹豫,稍停片刻摆了摆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不要让浮云遮住了望眼,留下时间精力,去做些正经事。”

    “哎,真希望还能再见到先生!”

    茅焦朗声长笑:“人生何处不相逢!多保重,小哥!”

    “保重!”

    茅焦袍袖一抖,高大的身躯随风飘远,很快消失在迷雾中。

    第338章 人生的彼岸

    收回目光,山伯转头望向台下的公孙起,叫道:“公孙兄,我们下去看看!”

    公孙起摇头,神色淡然:“不了!我守在这里,你们下去!”

    “也好!我们会尽快出来。若是三日不回,只恐阎君怪罪。”

    英台在空中唤道:“梁兄,你慢点,让我先下!”说着径直落向敞开的洞口,先于山伯飞了进去。她觉得自己的功力要高一些,因而遇事总想冲在前面。

    山伯虽然知道底下很安全,但也不敢大意,当下急忙跟上。

    洞口很小,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蜿蜒曲折,消失在云雾中,看不见尽头。

    时候不大,两人穿过烟云,眼前变得豁然开朗!

    入目是一个幽静葱绿的山谷,苍松翠柏,飞泉瀑流,绿草如茵,山花烂漫,除了没有飞鸟的啼鸣,略微显得有些静寂之外,其余感觉跟人间的风景胜地别无二致!

    叮叮淙淙的小溪边,矗立着几间白石垒成的屋子。

    石头很光滑,仿佛白玉一般。

    “呀!真是好地方!我喜欢这儿!”英台欢快的叫着,纵身飘向石屋。

    山伯也跟着跳下台阶,轻轻飘落在屋前。

    屋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内部摆设十分简单,除了石床,石椅之外连锅灶都没有。也不知茅焦的四百年是怎么度过的。

    待到漫步周遭,看见小溪边长满的黄精、贝母以及各种灵药、幽草之后,山伯才明白过来:这里不是人间,而是处于冥界。作为鬼身,不过是一股魂魄。稍微吸食点草木芳魂就够了。如果硬要吃饭,大鱼大肉的,反而不利于修行。只有食不果腹地下乘鬼魅,赶上鬼节外出的时候,才会饥不择食,什么都吃。

    放眼望去,石屋后方数十丈外。靠近山岩的地方。有一道光洁的石壁,上面隐约刻了字。

    山伯记着茅焦的话,心有牵挂,连忙唤了英台,急匆匆跑过去。

    来到近前,才发现石壁跟前还立着一群高矮不一的石碑,粗略一数,大约二三十座。隐约形成碑林的样子,每块石碑都刻满了碑文。

    山伯不忙去看碑文。而是抬头望着石壁。

    白色地石壁上印着手指粗细地金黄字迹。字字相连,灵动无比,仿佛有人以指代笔,而成,勾画而成。

    碑文古朴,不知有多少年了。

    山伯仔细辨认,只见上面写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之大事,唯立与求。立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求有三求。求知,求善,求生……”

    看起来是一段修行的导论,山伯一面细读,一面揣摩,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语。

    “人生在世就是不断的找寻,找寻一条通向彼岸的道路。一路行来,要明白各种各样的事理,这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要追求仁善,寻找爱人,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是求善地过程;想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力求多活几年,最好能永存世上,这是求生地希冀。每个人都在努力追寻,然而能达成目标地又有几人?

    求知很难。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越是求知,越觉得自己的局限。年少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年长时才知道一无是处。学问越大,越是惶恐,越是谦逊;学问越小,越是矜夸,越是无畏。

    求善也难。人都想做好人,然而又管不住自己。想要行善,偏偏去做坏事。是人都有罪性,贪、嗔、痴常伴一生。试问古往今来,谁人臻于至善?

    求知、求善都很难,求生就更难了!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到头来都是一个死字。

    越是成功的人,死时越是惋惜;越是普通的人,死时越是平静。(翁美玲死了,令世人嗟叹;张国荣自了,令人惋惜。村翁村妇,碌碌一生,死时却带着欢喜。

    全知,至善,长生,那种美妙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

    大海茫茫,何以抵达人生的彼岸?

    有没有一条小舟,可以载我过去?

    夫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能找到通天的大道,就算死也值了!

    请问诸君,大道何在?何以成神?”

    石崖上只有询问,没有答案。

    山伯看得迷惘,心中若有所思,然而又禁不住摇头。

    对于仙道、至圣的追求,他一直在探索之中,至今没找到答案。

    曾经有一度,他以为只要从天青石、仙药中吸取真元,日久天长就能修成神仙,然而当他看到石崖上这段话,又觉得以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对:难道说求仙只是吸取真元?只是提高功力?如此下去就算能长生,也无法达到佛陀、天帝全知、至善地境界!就算成了仙,也只是不入流地小仙!真正的大神必然伴随精神力和心境地巨变,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缺点,让自己做一个完人。

    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精神力?怎样提高自己的心境呢?这问题可真难回答呀!

    正在思索之际,耳边忽然传来英台清脆的叫声:“咦?梁兄,你来,每个石碑看起来都是答案!”

    “你说什么?”

    山伯转过头去,看见英台茕茕玉立于石碑旁,轻轻向他招手。

    “梁兄,答案可能在石碑上!”

    山伯急忙走过去,站在英台身侧,双目望向石碑,石碑署名“李伯阳”。

    英台侧头问:“梁兄,谁是李伯阳?我怎么没听说过?”

    山伯微笑:“就是李耳。道家宗师,太上老君!字伯阳。”

    “我说呢在!刻的字都很熟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嗯,这些话看着熟悉,其实却有很深的含义,我们要仔细揣摩。再往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碑文很长。基本参照《道德经》,内容则稍有出入,多了些新鲜的内容。

    “唉,太深奥了!我可不成。”

    才读一小半,英台就觉得有些头疼,于是离开当地,去看另外的石碑。

    山伯还留在当地,一边读一边细想,同时对照以前学习地道家理论。

    老子写《道德经》,前后五千言。总起来看,大致包含三层道理。

    一是道,这是修仙成神最重要的命题。《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如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之母。无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这个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还要回到它的道。道是无形的,物质的,本原的,独立地,而天地是有形地,要受道影响的。

    二是无有。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道德经》第二章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其意为,有无是相互相成的,难易高下长短是相互成就地。因此,既要有无形的道,也要有有形地万物。

    (现代科学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生成于一点,爆炸之前为零,所有地物质、规律都不存在。极短的时间发生爆炸,然后一切都出现了。)

    三是做人的态度,也就是修炼的方法,需要“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其中包含两层意思,缺一不可:做学问就要认真做,工作认真完成,不可消极对待;修道的时候则要减少思虑,让自己越简单越好。

    做人应像水一样,谦逊卑躬,柔德仁善,同时又遵循天道,自强不息,于不知不觉中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才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含义。

    读到这里,山伯心中很是高兴,禁不住暗暗点头,钦佩大神超凡的智慧。

    一直往下看,碑文底下还有一行小字:“此为总纲,细解可参拙作《八索》。”

    他吃了一惊:“八索!又见八索!然而八索何在?”

    瞪大眼往下瞧,却没有任何指示!

    山伯心痒难耐,围着石碑转了一圈,希冀有所发现。

    结果碑文没再多出半字,却在碑后看见一幅图画!

    仔细看时,好似伏羲八卦台前留下的算盘一般。

    “难道说又是一把钥匙?”

    想到这里,他心里“扑通”跳动着,急忙从口袋里取出纸笔,将图画拓下来!

    还没拓完,就听见英台在不远处呼唤:“梁兄,我大致看了一圈,总共三十六块石碑,属于道家地八块,佛家地九块,三皇五帝每人各一块,儒家两块,除此之外,还有些不知名的教派,内容迥异,说得还挺有道理呢!”

    山伯笑道:“那么多?留着慢慢看,希望能博采众家之长,成就大神之道!”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