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汉武挥鞭 > 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

第七百一十六章 离京赴滇

    末伏,七月廿四,帝后返京。

    是日,皇帝刘彻下旨,为丹徒候嗣子刘塍与滇王嫡女庄姝赐婚,并拔擢刘塍为宣曲军候,着宗正府与太常府以刘氏列候的婚仪形制辅理操办,于处暑之日,启程离京,赴滇迎娶。

    除却少数知晓内情的朝堂重臣,旁的大臣和权贵只道皇帝陛下已有意接受滇国内附,纷纷盘算起各自派系或家族如何从中获益。

    大汉国力强绝于世的当下,对外扩张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利益,饶是不用战争手段开疆拓土,似昔年接受东瓯和闽越举国内附,在其地设郡置县,现今建安郡的温鹿和福榕两城已成为海上商道的重要节点,繁荣的商贸更为朝廷带来了源源不绝的税赋。

    滇国虽地处偏荒,却是汉商往返岭南郡和哀劳国的重要商道,若往南绕道胥浦城,路程会远上不少,故汉商们宁可向滇国缴纳些过境的关税。

    若滇国真是内附,滇地并入大汉疆域,自是再无甚么过境税赋,指不定官府还会在滇地大兴土木,造桥修路,且遣官兵剿匪护路,使商道愈发安全顺畅。

    然而,长安的高爵显贵们尚未将此事琢磨透,便被更为震撼的大事彻底整懵了。

    翌日,君臣复朝。

    符节令李福当殿宣读圣旨,敕了数个甚为重要的官职。

    着太尉郅都兼领太子太傅;着赵立除右中郎将,迁太子少傅;着苏建除中垒骑营校尉,迁右中郎将。

    这三大官职皆为内朝官,故虽皆为公卿高位,群臣却也不欲更不敢随意置喙,太子之师和郎卫统领,都是天家近臣,外朝官但凡没魔怔,就不会对其人选指手划脚,以免引得天家猜忌。

    然苏建拔擢升迁为右中郎将,空缺出的中垒校尉就颇为引人瞩目,中垒骑营毕竟是囤驻京畿的五大精锐骑营之一,下辖两万铁骑,数千诸曹辅兵。

    对兵权归属,皇帝刘彻素来独断,满朝文武对中垒校尉这等手握重兵的实权将领不敢妄议,却可从其任用人选揣摩圣意,以观风向。

    郅涿,除细柳左监,迁任中垒校尉。

    群臣闻得这道敕令,多是面露恍然之色,再联系到太尉郅都兼领了太子太傅,更是纷纷揣测,郅都甚么时候要告老致仕。

    郅涿曾就读于黄埔军学,又在远征百乘时立下不小战功,先在建章骑营历任屯长、军候,后拔擢迁任细柳左监。

    他虽仅是弱冠之年,然战功足够,历练完整,尤是在细柳骑营担任过左监,现下迁任中垒校尉倒也不算破格拔擢。

    五大精锐骑营虽是并举,却难齐名,尤以虎贲战力为最,细柳则以悍勇著称,二者堪称大汉骑军精锐中的精锐,余下三支骑营与之皆存在不小差距。

    汉军的征兵制度,精锐军伍皆采征募,最为剽悍武勇的大汉男儿,多是向往虎贲和细柳两校,纷纷前往应募,百里挑一,兵员素质自然就比旁的精锐军伍要高出不少。

    郅涿既是驾驭得住细柳骑营中的诸多老将,自然证明他有足够的能力和智计,能统御好中垒将士。

    群臣真正在意的,却是郅涿的出身,身为太尉郅都的嫡长孙,掌精锐骑营,除却显着郅氏军系的雏形,更预示着郅都有意致仕,如前任太尉李广般,早早为给自家儿孙们“让路”。

    毕竟,皇帝陛下绝不乐见一派军系独大,军系等若汉军内部类似公卿世家在文官体系中的存在,难以杜绝,可为倚重,却也必得制衡。

    只不过,相对儿孙满堂的李广,郅都却子嗣单薄,膝下三子皆已早逝,孙辈也就嫡长孙郅涿出彩。

    说难听点,如此倒反是让皇帝刘彻更为放心大胆的重用郅涿,亦不急着让郅都卸任太尉之职。

    相较与李氏和公孙氏两大军系,以及新崛起的卫青,郅涿在军中的威望和势力都太单薄,还是要靠郅都的太尉身份,花些时日扶他站稳。

    倒非让郅都以权谋私,然华夏自古颇重人情世故,无论太尉府属官还是军中将帅,多少都会给当朝太尉面子,在不触犯军律的前提下,尽量给郅涿行些方便。

    譬如兵员筛选、军费支应、将官抽调、操练器械……

    如是种种,主其事者但凡潜意识里存着稍行“方便”之意,郅涿就已足够“方便”。

    没必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驳这类人情世故,但凡生而为人,身处人世间,就不可能毫无私心,完全的公平公正公开。

    刘彻自问做不到,自也不会要求治下臣民做到,又不是后世华夏律己从宽,待人从严的公知精英双标狗。

    说甚么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若太子刘沐行凶杀人,难不成真的依律问